第 9 章
“娘,我知道家里困难。”林文和一坐下就给老太太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也没想让你们为难。”
林婆子脸色好看许多,“那你们来干啥?”
林文和捂着一张脸,将自己的脆弱展示给他们看,“爹,娘,七苏想念书,他今天哭成那样,我瞧着心疼。如果他不懂事,要钱买吃的,买玩的,我心里压根不会这么难受。可他想念书,想给我们老林家争口气,但是我这爹没能耐,拿不出钱来,我心里就愧得慌。”
苏南珍在边上附和,“我也是。”
林婆子这时候也顾不上吃儿媳妇的醋,她心里也感同深受,纵使七苏是她最不喜欢的儿媳生的,可到底也是她孙子,她哪能不疼,可是读书啊,那可是烧钱的营生,林婆子心里烦闷,一边叠衣服一边道,“那能咋办呢。他命不好,就摊上咱家了。”
林老头也劝道,“是啊,咱家就这条件,你娘也难着呢。为了给你们哥仨娶媳妇,咱们老两口脊梁骨都压断了。因为你五弟,欠了村里一屁股债,攒了那么多年才还清。咱们真的供不起,文和啊,你要体谅我们老两口!给孩子做功课,他要真想念书,就让他跟石头打好关系,让他偷偷带他识字。过过瘾得了。”
林文和差点被他爹这话逗笑了。他爹以为吃糖豆呢,还过过瘾就算了。
林文和盖住自己半边脸,把到了嘴边的笑憋了回去,重重叹气,“爹,娘,我是这么想的。我想把咱们这一房分出去。我和南珍自己挣钱供七苏读书。”
林婆子和林老头被儿子的话惊呆了。分家?
林婆子吓得直摆手,“分家?怎么能分家呢?你要是分出去,我和你爹的脊梁骨还要不要了?”
林家才三代同堂,这年头的人成婚都早,四代同堂没分家的都很多,就更不用说他们家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原因,朝廷征税,以户为单位,每年光户头税就要交二两银子,他们家只有十亩地,就算老两口不偏心,老三也只能分到两亩地。靠这点收成连交户头税都不够,这不是逼老三一家去死么。
林婆子再讨厌三儿媳,也从未动过分家的念头。
林婆子这么一解释,林文和才明白其中的道道。
不过林文和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既然分不了家,那他退而求其次,先让他们从劳动中解脱出来,“爹,娘,我是这么想的。我和苏珍都是大人了,我想着不如做点小生意,看看能不能赚钱给七苏念书。”
林婆子和林老头对视一眼,被三儿子这举动惊呆了。做生意?他们不会啊?
别看商贾在许多人眼里是下九流,可在农村人眼里,吃饱喝足比饿肚子强。他们不是没想过做生意,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
他们村也有人家做过货郎,但因本钱不够,拿的货不如别人全,生意很快被人挤兑得做不下去,只能回家继续种地。
这世上到底哪一行都不容易。
林婆子动了动手指,“你给我说说,你打算做什么生意?”
林文和已经琢磨开了,他爹娘性子老实本份,让他们掏钱给自己当本估计不太可能。那就只能做无本买卖。他们村刚好就有一条,“咱们这边不是靠山吗?我打算收些山货到县城卖,看看能不能挣个辛苦钱?”
林婆子没做过生意,但是他们村经常有货郎下来收山货,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娘,我们没本钱,暂时只能想出这么个无本起利的生意。等我摸清赚生意的道道,我再找找有没有旁的赚钱营生,一步步来。”
先在村子里收山货,毕竟乡里乡亲的,暂时先欠着钱,大家也不用担心他跑了。
林婆子掐了掐手指,有些心动,“这能行吗?”
“行不行的,也没什么损失。”林文和两手一摊,光棍道,“家里的粮食已经卖了,接下来就是犁地、种苞米红薯,大哥四弟都是干活好手,有我没我都一样。”林文和又添了一把火,“你们要是实在不愿担风险,咱们可以先分家。”
分了家损失就由他来担,林婆子听得火大,以为三儿子在挖她的心,白了他一眼,“分什么家?!咱家才几亩地呐,分了地,你喝西北风去呀。”
她到底没有这么快做决定,“我和你爹商量商量,你们先回屋歇着吧。”
林文和眼睛一亮,他娘没反对,这就代表事情有戏。至于分家,其实没必要这么纠结。他们也不懂做生意,赚多赚少还不是由着他说。
林文和拉着媳妇起来,从善如流道,“爹,娘,那你们早点歇着。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林婆子默默起身关门,而后与林老头对视一眼,“老头子,你觉得能成吗?”
林老头默默将别在窗边的烟袋锅子拿下来,掏了掏里面的烟灰,又小心翼翼从墙上挂的小布包里取出一点烟丝点上。每当他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时,他就抽一点,心里的烦恼也会随着烟丝慢慢燃烧。
这个家就穷到连一文钱三斤的劣质烟丝都抽不上。
林老头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圈,“成不成的,先让老三试试吧,左右亏不了。”
林婆子点了点头,心里也赞同老头的话,是啊,收山货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只要东西好就不怕卖不出去。还真没什么可担心的。
翌日,林婆子就当着全家人的面宣布林文和两口子收山货的决定,“你们为了给七苏赚束脩,我们也不能拦着你们。我给你们半年期限。如果你们能赚到十贯钱,那就继续干,要是赚不到,那你们就继续回家种地吧。”
农闲的时候,林文富和林文贵也经常给地主家当短工,干些重体力活,一天的工钱是二十文钱。
林文和两口子出去,林文富和林文贵就得待在家侍弄田地,如果他们挣的钱连打短工都比不上,那这生意不做也罢。
林文和对自己和媳妇非常有信心,他们可是有系统的人,立刻追问,“娘,那要是我们能赚到这么多呢?”
林婆子没想到儿子这么自信,被他这话问懵了,细想了下,“那你们每个月交一贯钱,剩下的全给七苏念书。”
家里其他人听到她这决定也没什么意见。
苏南珍是女人,就算她出去打短工,挣的工钱也比不上林文富和林文贵。一个月交一贯,其实也就相当于是两人打短工挣的钱了。
林文和两口子也没意见,每个月交一贯钱就相当于一家三口的饭钱,剩下的全归自己,跟分家也没什么两样。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帮侄子侄女帮忙,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林文和吃完饭,当即就去村里收山货。
最近夏收,之前来他们村收山货的二道贩子估计待在家收拾庄稼,一直也没来。卖给谁不是卖,更何况林文和又是知根知底。
林文和在村里跑了一圈,就收到不少山货,回头等他卖了钱,再跟他们分账。不过林文和担心人多,他记不清,就把家里的柴劈成一片一片,每收一家,他就用烧火棍在木片上写写划划。
村民们看到他写字,都觉得惊奇,凑过来细看,“哟,文和,你也识字啦?”
林文和自然不能说自己识字,“我正跟七苏学呢。现在也就划个记号,你家是第三排第四个,我就在上面划三道横和四道竖。至于多少斤,一个圆代表十斤,一根竖就代表一斤。”
“不错呀。”村民们见他头头是道,“看起来似模似样。”
林文和摇头,“还差一点,等我多识些字,我就不用记号,直接写你们的名字。”
村民们乐了,“那感情好。到时候咱们村又多了两个读书人。”
林文和对他们的取笑不以为意,好脾气笑笑。
林文和忙着收山货,苏南珍也没闲着,她不是没想过帮男人的忙,但他们村没多少家,根本用不着两个人。她便跟着几个侄子侄女一块进山找山货。
刚开始她担心山里有老虎不敢去,三春一句话打消她的疑虑,“三婶,你不用担心,咱们只在山脚,老虎都躲在深山里,咬不到咱们的。”
四巧背着竹篓走得很着急,“三婶,这些天收粮食,村里没人过来,肯定又长了不少,咱们快去吧。”
顾南珍很快被他们说服,拿上竹篓跟在他们后头。
林婆子脸色好看许多,“那你们来干啥?”
林文和捂着一张脸,将自己的脆弱展示给他们看,“爹,娘,七苏想念书,他今天哭成那样,我瞧着心疼。如果他不懂事,要钱买吃的,买玩的,我心里压根不会这么难受。可他想念书,想给我们老林家争口气,但是我这爹没能耐,拿不出钱来,我心里就愧得慌。”
苏南珍在边上附和,“我也是。”
林婆子这时候也顾不上吃儿媳妇的醋,她心里也感同深受,纵使七苏是她最不喜欢的儿媳生的,可到底也是她孙子,她哪能不疼,可是读书啊,那可是烧钱的营生,林婆子心里烦闷,一边叠衣服一边道,“那能咋办呢。他命不好,就摊上咱家了。”
林老头也劝道,“是啊,咱家就这条件,你娘也难着呢。为了给你们哥仨娶媳妇,咱们老两口脊梁骨都压断了。因为你五弟,欠了村里一屁股债,攒了那么多年才还清。咱们真的供不起,文和啊,你要体谅我们老两口!给孩子做功课,他要真想念书,就让他跟石头打好关系,让他偷偷带他识字。过过瘾得了。”
林文和差点被他爹这话逗笑了。他爹以为吃糖豆呢,还过过瘾就算了。
林文和盖住自己半边脸,把到了嘴边的笑憋了回去,重重叹气,“爹,娘,我是这么想的。我想把咱们这一房分出去。我和南珍自己挣钱供七苏读书。”
林婆子和林老头被儿子的话惊呆了。分家?
林婆子吓得直摆手,“分家?怎么能分家呢?你要是分出去,我和你爹的脊梁骨还要不要了?”
林家才三代同堂,这年头的人成婚都早,四代同堂没分家的都很多,就更不用说他们家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原因,朝廷征税,以户为单位,每年光户头税就要交二两银子,他们家只有十亩地,就算老两口不偏心,老三也只能分到两亩地。靠这点收成连交户头税都不够,这不是逼老三一家去死么。
林婆子再讨厌三儿媳,也从未动过分家的念头。
林婆子这么一解释,林文和才明白其中的道道。
不过林文和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既然分不了家,那他退而求其次,先让他们从劳动中解脱出来,“爹,娘,我是这么想的。我和苏珍都是大人了,我想着不如做点小生意,看看能不能赚钱给七苏念书。”
林婆子和林老头对视一眼,被三儿子这举动惊呆了。做生意?他们不会啊?
别看商贾在许多人眼里是下九流,可在农村人眼里,吃饱喝足比饿肚子强。他们不是没想过做生意,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
他们村也有人家做过货郎,但因本钱不够,拿的货不如别人全,生意很快被人挤兑得做不下去,只能回家继续种地。
这世上到底哪一行都不容易。
林婆子动了动手指,“你给我说说,你打算做什么生意?”
林文和已经琢磨开了,他爹娘性子老实本份,让他们掏钱给自己当本估计不太可能。那就只能做无本买卖。他们村刚好就有一条,“咱们这边不是靠山吗?我打算收些山货到县城卖,看看能不能挣个辛苦钱?”
林婆子没做过生意,但是他们村经常有货郎下来收山货,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娘,我们没本钱,暂时只能想出这么个无本起利的生意。等我摸清赚生意的道道,我再找找有没有旁的赚钱营生,一步步来。”
先在村子里收山货,毕竟乡里乡亲的,暂时先欠着钱,大家也不用担心他跑了。
林婆子掐了掐手指,有些心动,“这能行吗?”
“行不行的,也没什么损失。”林文和两手一摊,光棍道,“家里的粮食已经卖了,接下来就是犁地、种苞米红薯,大哥四弟都是干活好手,有我没我都一样。”林文和又添了一把火,“你们要是实在不愿担风险,咱们可以先分家。”
分了家损失就由他来担,林婆子听得火大,以为三儿子在挖她的心,白了他一眼,“分什么家?!咱家才几亩地呐,分了地,你喝西北风去呀。”
她到底没有这么快做决定,“我和你爹商量商量,你们先回屋歇着吧。”
林文和眼睛一亮,他娘没反对,这就代表事情有戏。至于分家,其实没必要这么纠结。他们也不懂做生意,赚多赚少还不是由着他说。
林文和拉着媳妇起来,从善如流道,“爹,娘,那你们早点歇着。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林婆子默默起身关门,而后与林老头对视一眼,“老头子,你觉得能成吗?”
林老头默默将别在窗边的烟袋锅子拿下来,掏了掏里面的烟灰,又小心翼翼从墙上挂的小布包里取出一点烟丝点上。每当他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时,他就抽一点,心里的烦恼也会随着烟丝慢慢燃烧。
这个家就穷到连一文钱三斤的劣质烟丝都抽不上。
林老头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圈,“成不成的,先让老三试试吧,左右亏不了。”
林婆子点了点头,心里也赞同老头的话,是啊,收山货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只要东西好就不怕卖不出去。还真没什么可担心的。
翌日,林婆子就当着全家人的面宣布林文和两口子收山货的决定,“你们为了给七苏赚束脩,我们也不能拦着你们。我给你们半年期限。如果你们能赚到十贯钱,那就继续干,要是赚不到,那你们就继续回家种地吧。”
农闲的时候,林文富和林文贵也经常给地主家当短工,干些重体力活,一天的工钱是二十文钱。
林文和两口子出去,林文富和林文贵就得待在家侍弄田地,如果他们挣的钱连打短工都比不上,那这生意不做也罢。
林文和对自己和媳妇非常有信心,他们可是有系统的人,立刻追问,“娘,那要是我们能赚到这么多呢?”
林婆子没想到儿子这么自信,被他这话问懵了,细想了下,“那你们每个月交一贯钱,剩下的全给七苏念书。”
家里其他人听到她这决定也没什么意见。
苏南珍是女人,就算她出去打短工,挣的工钱也比不上林文富和林文贵。一个月交一贯,其实也就相当于是两人打短工挣的钱了。
林文和两口子也没意见,每个月交一贯钱就相当于一家三口的饭钱,剩下的全归自己,跟分家也没什么两样。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帮侄子侄女帮忙,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林文和吃完饭,当即就去村里收山货。
最近夏收,之前来他们村收山货的二道贩子估计待在家收拾庄稼,一直也没来。卖给谁不是卖,更何况林文和又是知根知底。
林文和在村里跑了一圈,就收到不少山货,回头等他卖了钱,再跟他们分账。不过林文和担心人多,他记不清,就把家里的柴劈成一片一片,每收一家,他就用烧火棍在木片上写写划划。
村民们看到他写字,都觉得惊奇,凑过来细看,“哟,文和,你也识字啦?”
林文和自然不能说自己识字,“我正跟七苏学呢。现在也就划个记号,你家是第三排第四个,我就在上面划三道横和四道竖。至于多少斤,一个圆代表十斤,一根竖就代表一斤。”
“不错呀。”村民们见他头头是道,“看起来似模似样。”
林文和摇头,“还差一点,等我多识些字,我就不用记号,直接写你们的名字。”
村民们乐了,“那感情好。到时候咱们村又多了两个读书人。”
林文和对他们的取笑不以为意,好脾气笑笑。
林文和忙着收山货,苏南珍也没闲着,她不是没想过帮男人的忙,但他们村没多少家,根本用不着两个人。她便跟着几个侄子侄女一块进山找山货。
刚开始她担心山里有老虎不敢去,三春一句话打消她的疑虑,“三婶,你不用担心,咱们只在山脚,老虎都躲在深山里,咬不到咱们的。”
四巧背着竹篓走得很着急,“三婶,这些天收粮食,村里没人过来,肯定又长了不少,咱们快去吧。”
顾南珍很快被他们说服,拿上竹篓跟在他们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