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先生
  诗词比试第二关安排在驮马塔第九层,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度——驮马塔的建筑设计,一层高度约莫有七尺,梯子用坚实的杉木打造而成,拾级而上,走上九层处,对于体质孱弱的书生们而言,算是一次考验,更何况身上还背负着书筪?
  走不到五层去,就有两、三个生员喘着粗气了,速度一下子降慢下来,拖在了后面,而本来落在最后的陈剑臣却一步步地毫不迟疑地超越了他们。
  “今天比试,何以偏偏要安排在驮马塔内?没来由的累人……”
  “谁知道他们是如何安排的?”
  “听说这主意出自横渠先生。”
  “一向以严格著称的横渠先生,新学大家?”
  “可不是嘛。”
  提及横渠先生的名讳,诸人当即住口,不敢再妄作非议。大家眼前仿佛突然出现一位神色严肃的夫子形象来,端正严明,气势压人。
  关于横渠先生,陈剑臣有所耳闻,知道他是浙州文坛首屈一指的大儒,也是开泰学院的院长。
  开泰学院院长之位,可不同于明华书院的院长之位,能坐上去的绝非等闲之辈。这横渠先生张姓,名“通”,字“三变”,他四十岁高中状元,官最高时做到了翰林院大学士。不过由于其姓格激进,和朝廷政令不合,一直不得皇帝赏识,故到了六十五岁时便自动上书告老还乡,回到家乡浙州,担任开泰书院的院长一职,专心教育树人。
  横渠先生属于典型的实干派,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他所提倡的教育方针也与时势颇多不同,其中一项主张就是要求读书人不能只顾死读书,还要兼顾锻炼身体。在开泰学院的院规里头,便有相关规定,要求生员每天练《五禽戏》。
  不但如此,他还提出“通经致用,躬行礼教”的理论,以及“民胞吾与”的伦理思想,反对空谈玄学,更明确表露出反对释家的立场来。
  横渠先生学识渊博,隐隐自成一派,名曰:新学。
  只是这新学一直不受朝廷重视,而且常常受到其他儒家流派的攻击:说读书人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就该有读书人的体面,何必要去练武?
  练武,那属于武夫行径,匹夫之勇也,不足一提;又因为横渠先生的“通经致用”里提倡读书人着重见识实践,应该多参与到工艺这些行业去,学以致用。遂招致更加猛烈的攻击,说这些理论简直“误人子弟”,要知道在天统王朝,工艺人的身份属于“下民”,读书人一般是看不起的;又怎么能自降身份和他们厮混到一块儿去?
  根本就是胡来。
  ……来到开泰书院,陈剑臣听闻了许多横渠先生的传闻,甚是钦佩,从他的立场看,对方的主张极富有远见,和前世的理论多有契合之处,充满了真知灼见。
  陈剑臣也曾远远见过横渠先生一面,正是一个身材中等的清癯老者,衣装朴素,留三缕长须,长长的拂到胸前,根根雪白,看上去,倒有点像一把拂尘。不过彼此身份悬殊,却不得一谈。
  由此,陈剑臣大概也知道为何横渠先生要安排诗词比试的场所在这高塔之上了,除了要生员们身体力行地登高实践外,只怕和驮马塔本身的来历也会有些关系。
  陈剑臣走得快,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便走到了九层处,半途中郑书亮等人见被他超过,当即不服气地咬紧牙关加快脚步。只可惜无论他们如何使劲,最后都只能落到了后面。心里只能自我安慰道:陈剑臣乃山野出身,自小肯定干过不少粗活,才具有如斯体力。一言以蔽之,山野秀才是也……坐镇九层的夫子姓章,身材矮胖,此时正坐在一张椅子上,看着依次上来的十人,目光一扫,眉头不禁皱了皱:他本以为上来的生员代表会有二十人左右,看来第一关就淘汰了不少,当下轻咳一声,站起来,手指连点,指着最先上塔来的前五人,道:“你们,可以上去塔顶了。”
  有指着后面五个:“你们,可以下去了。”
  “什么?”
  “怎么回事?”
  “搞什么名堂?”
  诸人爬上九层来,汗水都还来不及擦,正担心无法聚精会神应试就听到评委一刀切地说谁谁过关,谁谁被淘汰了,简直就像当头一闷棍,一点反应都来不及表现出来,只是满脸的惊愕凝固在面目上,面面相觑。
  被章夫子点名通过的五人,除了陈剑臣和郑书亮外,岁寒三才子只有莫远入围,剩余两个,俱是来自开泰书院的生员代表。
  “夫子,学生敢问一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不比诗词就妄断结果了?”
  尘依一步踏出来,大声问道。
  别说他,就连陈剑臣都觉得此事发展到这个程度,实在太坑爹了。又或者说,整个所谓的“天下第一才子才艺竞赛”,整个过程都有一种不类不伦的感觉。
  章夫子一摊手:“这就是我这一关卡的规矩,最先上到的前五人直接过关,至于落后的,只能下去了……别问我,这规矩是横渠先生定下来的。”
  “荒谬,简直荒天下之大谬!”
  尘依气呼呼的,实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荒谬的比试规则,他们是来比才子的,不是来比谁的脚程快的。
  章夫子也有点无可奈何地道:“你等有不满,可以直接回书院找横渠先生抗议。但是现在,你们还是先下去吧。”
  “我一定会将此事公诸于世的,哼!这般的规则传扬出去,开泰书院定然会成为天下之笑柄!”
  尘依一拂袖,蹬蹬蹬率先下塔而去,只是心情激动,下楼梯的时候差点一脚踏空。
  下去的下去,上去的当然继续往上走。
  等所有生员都离开后,章夫子呼的一下坐回椅子上,苦笑着道:“张三变呀张三变,你要和圣上怄气,但不该拉我们下水呀,哎……何苦来着?”
  不说下去的五人觉得冤枉憋屈,就连上去的五人也是满头雾水,大有啼笑皆非之感,这次通关真是通得糊里糊涂。
  莫远见到郑书亮如有所思的神情,心中一动,一抱拳,问道:“郑兄,对于此事,莫非你知道些什么?”
  郑书亮呵呵一笑:“横渠先生一向别出蹊径,以作风奇特闻名,就算制定这般规则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莫远观其神色,知他有所隐瞒。莫远不是笨人,忽而脑海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念及其中很可能涉及到庙堂之上的争斗,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多问了。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不该问的东西还是不要问的好。关乎横渠先生所代表的新学和朝廷之间的政见不和,他也是多有耳闻的。
  由此推测出去:这开泰学院立院三百周年,本来属于一大盛事,但大张旗鼓地举办这个“天下第一才子才艺竞赛”,再加上当今圣上御赐的牌匾,规格之高,实在百年难得一遇,两者情况一结合起来,不免就让能人想入非非。
  此事不简单!
  ……开泰学院,后院,曲径通幽处,正有一座青砖小楼。
  此楼,名曰:先生楼,正是开泰书院院长横渠先生的居所。此时,横渠先生正在厅堂会客。
  说是客人,其实应该说是学生。
  当年风念歌可是跟随横渠先生学过三年时文的:“先生,圣上手谕你老已经看过了,还望先生三思。”
  横渠先生面色凛然:“念歌,当今圣上正青春年少,血气方刚,难免志气高远,要想创立宏图伟业。但欲速则不达,如此反而会被歼佞所乘,致使种种祸国殃民之事发生。吾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决不能同流合污,见风使舵而行。”
  风念歌面色一变:“先生,识时务者为俊杰呀。”
  横渠先生面无表情:“吾本非俊杰,一读书人而已。念歌,明天之后,老夫自然就会辞去开泰书院院长一职,如此,上面那些人就能安心了。”
  风念歌惋惜地道:“先生何必一定如斯?其实圣上还是很欣赏先生的学问的,年前还想请先生进京,参加弘法论禅呢。”
  闻言横渠先生哈哈一笑:“吾不修禅,何有言论?反正我就一句话,圣上要借开泰书院建院三百周年之际举办这个所谓的天才第一才子大赛,用意深远,我懂。但吾既为院长,一切就要由我来定规则,绝无商量余地。至于最后不管谁得到这个‘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头,那就各凭本事了。”
  风念歌见他意思坚决,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便起身告辞而去。
  厅堂中,想及圣上手谕的内容,横渠先生犹意气难平,忽然喝道:“笔墨伺候!”
  当即有书童走出来,在书案上铺开文房四宝,磨好浓墨。横渠先生提笔醮墨,刷刷刷就在纸上写字,八个大字: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