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堂堂公主
不论世人如何评价崇祯皇帝的功过是非,说他是圣明天子也好,说他是误国之君也罢,有一点是绝对无法否认的:勤勉。
在崇祯皇帝执政的十七年当中,三更不眠无更即起已经成了常态,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这样的说法怎么也安不到崇祯皇帝的头上。就连被逼的造反的李自成都亲口承认“君非甚暗”,取代了大明朝的清廷都承认这位大明天子并非是无道的昏君,只不过是“有道无福”而已,所以才会身死命丧丢了江山社稷。
至于说这大明朝的灾祸到底从何而来,而崇祯皇帝本人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那就是史学家的事情了,后世人自然会给出一个公允的说法,但这勤勉二字却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作为崇祯皇帝的继任者,复隆皇帝同样勤勉有加,勤于处理政务操劳国事,一手典型了中兴的局面,这个“勤”字很象当年的崇祯皇帝。
可是,到了永王登基之后,似乎没有继承父兄两代人传承下来的这个“勤”字,反而透露出一种“懒”的气息。
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准时准点的出现大小朝会,甚至连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都要找长平公主代劳,很多重要的军政大事都一股脑的推给长平公主……
现在的大明朝,与其说是皇帝在执掌,还不如说是在长平公主的控制之下。
长平公主的工作量,至少是皇帝的三倍。
汇总、征询甚至是很多重大事物的决策和政令,都是出于长平公主之手,而永王这个名义上的大明天子更多只是一个负责签字生效的盖章机器而已。
对于这种状况,朝廷上下不是没有非议,有不少老臣对此非常不满。这倒不是说他们担心皇权旁落,而且他们一点都不担心朝廷会再养一个大权臣出来,他们的说法大多集中于一点:长平公主的女性身份:牝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干预国事,实为不祥之兆。
甚至有人在半公开的谈论,说长平公主很有可能会成为国朝的武照,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希望皇帝千万小心,不要再让长平公主干预军国大事了。
对于这种说法,皇帝的态度根本就是嗤之以鼻:武则天篡夺了李唐天下,改李唐为武周,那是因为武则天姓武而不姓李,这样的例子根本就不适用于眼前的情形。
长平公主本就是先皇嫡血,正经的朱家血脉,岂有朱家人篡夺自己江山的道理?
而且,长平公主干的很不错,不仅继承了复隆皇帝的勤奋,而且没有复隆皇帝的操切急躁和急功近利,处处显露出政治家的沉厚和稳重。
事实上,长平公主的施政手法比当年的复隆皇帝圆滑老练多了,尤其是在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的问题上,显得非常老练沉稳。
“有很多人都在担心姊姊会成为国朝的武照,若真是那样,反而好了。”皇帝笑道:“我刚好看卸下肩头上的责任,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
皇帝的责任是什么?
治理天下?
中兴大明?
不,皇帝从来都没有那么想过。
在皇帝本人的心目当中,他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一个:我族长兴。
在长平公主的心目中,皇帝责任就是维持住眼前的局面,四平八稳的实现最终的权利交接。
这姐弟二人,从来都没有把永王当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之主,最多也就是一个“看守皇帝”而已。
皇帝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事实上掌控局面的长平公主也只把他当做是一个过渡体。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是出现雄才大略的君主,那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忠勇公要成亲了,朝廷应该有所表示。”
当长平公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皇帝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很随意的说道:“朝廷表示一下亦无不可,按照以前的成例也就是了。”
功勋卓著的大臣成亲,按照惯例朝廷可以适当的表示一下,无非就是赏赐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借以彰显“皇恩浩荡”之意也就是了。
在皇帝的心目当中,李吴山是不是要成亲,甚至他的老婆到底是谁,根本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儿。朝廷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同样可有可无。
这种心理,代表了绝大多数军校生的想法。
虽说大旗军和吴山军校都是李吴山一手创立,而且这两者之间存在极其深厚的“血缘关系”,但是在李吴山成亲这个问题上,旧有的大旗军和崭新的军校生们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对于旧有的大旗军而言,李吴山就是最硬邦邦的核心与灵魂,大旗军和李吴山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面一体,可以直接划等号。
李吴山就是大旗军,大旗军就是李吴山,这话非常贴切的反应了大旗军将士的心理。
李吴山的夫人,那就是大旗军的主母,他的子嗣就是大旗军的“少主”。等到李吴山百年之后,他的子嗣就是大旗军的新一任“主公”,是大家共同效忠的对象。
大旗军姓李,这是事实,不仅现在在,以后也是,永远都是。
但是,在军校体系当中,却没有这样的思想。
虽然李吴山创立了吴山军校,但他从来就没有军校的灵魂,更不是核心,因为吴山军校那个体系根本就没有核心,甚至不需要一个核心。
对于绝大多数军校生而言,李吴山是奠基人,是开拓者,是领航者,但却不是主宰者。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军校生而言,李吴山本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微弱了,他的影响力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弱化。甚而至于,无论有没有李吴山这个人,军校都可以按部就班的运转下去。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吴山军校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烈,已经形成了一个充分闭合的循环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自我生长。李吴山的思想传播开来之后,每一个军校生都是一个思想层面上的李吴山,至于说李吴山本人,早就不那么重要了,最多也就是一个象征符号而已。
尤其是对于李吴山的私人事务,军校里的学生们几乎毫不关心,对于他的亲事更是缺乏应有的关注。
李吴山是不是要成亲,他到底要和哪个女子成亲,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儿。
如果说吴山军校是一个把顽铁淬炼成为精钢的大熔炉,李吴山不过是点燃炉火的第一个火星子罢了。现在的吴山军校早已炉火熊熊,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循环体系,李吴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正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作为军校生出身的皇帝才对李吴山本人的婚事缺乏兴趣。
既然李吴山是大明朝的臣子,而且还是很重要的功臣,朝廷适当的表示一下亦无不可。反正这种事情早就有了先例,按照以前的做法去做也就是了。
但长平公主却不这么认为,她对李吴山的婚事非常上心。
“堂堂忠勇公,娶一婢女,还真是……真是特立独行,这种事也就只有他才能做得出来,倒也符合他的做事风格。”长平公主笑道:“不如锦上添花,赐那银雀儿一个正式的出身……”
甚至没有征询皇帝本人的意思,长平公主直接挥笔写下一道旨意:敕封银雀儿为大明公主。
银雀儿本就是婢女出身,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作为李大帅的正室夫人,银雀儿的这个身份实在是太低了,和李吴山本人严重不匹配,赏一个公主的名号也就显得“门当户对”了。
这当然是为了拉拢和示好。
其实,大明朝的公主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值钱,含金量严重不足。比如说一些宗室女,明明是郡主或者是县主的身份,在一些场合也可以对外宣称是公主,无非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彰显高贵身份罢了,既无官职又无实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不过是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拔高一下银雀儿的身份,卖个好处给李吴山罢了。
反正也不过是惠而不费的事儿,公主就公主吧!
但是,当皇帝看到赏给银雀儿的封号之时,却愣住了:坤仪公主。
这个封号,意义非凡。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公主”其实就是个虚头巴脑的名义,而是“坤仪”这个封号本身具有特别的意义。
众所周知,长平公主是崇祯皇帝的长女,是复隆皇帝和永王的大姐,其实不然。早在她之前,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还有一个女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女。这个女孩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后来追封就的是“坤仪公主”。
长平公主故意给银雀儿封了一个同样的名号,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不,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摆明了:这个封号不是当今的皇帝给的,而是代大行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加封的。
也就是说,银雀儿的身份不是公主,而是长公主,和长平公主、复隆皇帝、永王、昭仁公主这四个人一样,不是现在这个皇室的子女,连名义上的都不是,而是他们的兄弟姐妹那一辈。
这是强调大旗军的属性呢。
现在加封李夫人一个长公主的名号,不过是借着这个锦上添花的机会再次强调这一点罢了:大旗军本就是奉崇祯皇帝之遗命而成军的,连军旗都是出自周皇后之手,无论怎么说都是大明朝的军队。不仅现在是,以后也是。
连大旗军的主母都是崇祯皇帝的子女,至少是名义上的子女,那你们的后代同样需要效忠于大明!
在崇祯皇帝执政的十七年当中,三更不眠无更即起已经成了常态,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这样的说法怎么也安不到崇祯皇帝的头上。就连被逼的造反的李自成都亲口承认“君非甚暗”,取代了大明朝的清廷都承认这位大明天子并非是无道的昏君,只不过是“有道无福”而已,所以才会身死命丧丢了江山社稷。
至于说这大明朝的灾祸到底从何而来,而崇祯皇帝本人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那就是史学家的事情了,后世人自然会给出一个公允的说法,但这勤勉二字却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作为崇祯皇帝的继任者,复隆皇帝同样勤勉有加,勤于处理政务操劳国事,一手典型了中兴的局面,这个“勤”字很象当年的崇祯皇帝。
可是,到了永王登基之后,似乎没有继承父兄两代人传承下来的这个“勤”字,反而透露出一种“懒”的气息。
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准时准点的出现大小朝会,甚至连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都要找长平公主代劳,很多重要的军政大事都一股脑的推给长平公主……
现在的大明朝,与其说是皇帝在执掌,还不如说是在长平公主的控制之下。
长平公主的工作量,至少是皇帝的三倍。
汇总、征询甚至是很多重大事物的决策和政令,都是出于长平公主之手,而永王这个名义上的大明天子更多只是一个负责签字生效的盖章机器而已。
对于这种状况,朝廷上下不是没有非议,有不少老臣对此非常不满。这倒不是说他们担心皇权旁落,而且他们一点都不担心朝廷会再养一个大权臣出来,他们的说法大多集中于一点:长平公主的女性身份:牝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干预国事,实为不祥之兆。
甚至有人在半公开的谈论,说长平公主很有可能会成为国朝的武照,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希望皇帝千万小心,不要再让长平公主干预军国大事了。
对于这种说法,皇帝的态度根本就是嗤之以鼻:武则天篡夺了李唐天下,改李唐为武周,那是因为武则天姓武而不姓李,这样的例子根本就不适用于眼前的情形。
长平公主本就是先皇嫡血,正经的朱家血脉,岂有朱家人篡夺自己江山的道理?
而且,长平公主干的很不错,不仅继承了复隆皇帝的勤奋,而且没有复隆皇帝的操切急躁和急功近利,处处显露出政治家的沉厚和稳重。
事实上,长平公主的施政手法比当年的复隆皇帝圆滑老练多了,尤其是在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的问题上,显得非常老练沉稳。
“有很多人都在担心姊姊会成为国朝的武照,若真是那样,反而好了。”皇帝笑道:“我刚好看卸下肩头上的责任,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
皇帝的责任是什么?
治理天下?
中兴大明?
不,皇帝从来都没有那么想过。
在皇帝本人的心目当中,他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一个:我族长兴。
在长平公主的心目中,皇帝责任就是维持住眼前的局面,四平八稳的实现最终的权利交接。
这姐弟二人,从来都没有把永王当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之主,最多也就是一个“看守皇帝”而已。
皇帝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事实上掌控局面的长平公主也只把他当做是一个过渡体。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是出现雄才大略的君主,那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忠勇公要成亲了,朝廷应该有所表示。”
当长平公主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皇帝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很随意的说道:“朝廷表示一下亦无不可,按照以前的成例也就是了。”
功勋卓著的大臣成亲,按照惯例朝廷可以适当的表示一下,无非就是赏赐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借以彰显“皇恩浩荡”之意也就是了。
在皇帝的心目当中,李吴山是不是要成亲,甚至他的老婆到底是谁,根本就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儿。朝廷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同样可有可无。
这种心理,代表了绝大多数军校生的想法。
虽说大旗军和吴山军校都是李吴山一手创立,而且这两者之间存在极其深厚的“血缘关系”,但是在李吴山成亲这个问题上,旧有的大旗军和崭新的军校生们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对于旧有的大旗军而言,李吴山就是最硬邦邦的核心与灵魂,大旗军和李吴山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面一体,可以直接划等号。
李吴山就是大旗军,大旗军就是李吴山,这话非常贴切的反应了大旗军将士的心理。
李吴山的夫人,那就是大旗军的主母,他的子嗣就是大旗军的“少主”。等到李吴山百年之后,他的子嗣就是大旗军的新一任“主公”,是大家共同效忠的对象。
大旗军姓李,这是事实,不仅现在在,以后也是,永远都是。
但是,在军校体系当中,却没有这样的思想。
虽然李吴山创立了吴山军校,但他从来就没有军校的灵魂,更不是核心,因为吴山军校那个体系根本就没有核心,甚至不需要一个核心。
对于绝大多数军校生而言,李吴山是奠基人,是开拓者,是领航者,但却不是主宰者。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军校生而言,李吴山本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微弱了,他的影响力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弱化。甚而至于,无论有没有李吴山这个人,军校都可以按部就班的运转下去。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吴山军校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烈,已经形成了一个充分闭合的循环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自我生长。李吴山的思想传播开来之后,每一个军校生都是一个思想层面上的李吴山,至于说李吴山本人,早就不那么重要了,最多也就是一个象征符号而已。
尤其是对于李吴山的私人事务,军校里的学生们几乎毫不关心,对于他的亲事更是缺乏应有的关注。
李吴山是不是要成亲,他到底要和哪个女子成亲,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儿。
如果说吴山军校是一个把顽铁淬炼成为精钢的大熔炉,李吴山不过是点燃炉火的第一个火星子罢了。现在的吴山军校早已炉火熊熊,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循环体系,李吴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正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作为军校生出身的皇帝才对李吴山本人的婚事缺乏兴趣。
既然李吴山是大明朝的臣子,而且还是很重要的功臣,朝廷适当的表示一下亦无不可。反正这种事情早就有了先例,按照以前的做法去做也就是了。
但长平公主却不这么认为,她对李吴山的婚事非常上心。
“堂堂忠勇公,娶一婢女,还真是……真是特立独行,这种事也就只有他才能做得出来,倒也符合他的做事风格。”长平公主笑道:“不如锦上添花,赐那银雀儿一个正式的出身……”
甚至没有征询皇帝本人的意思,长平公主直接挥笔写下一道旨意:敕封银雀儿为大明公主。
银雀儿本就是婢女出身,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作为李大帅的正室夫人,银雀儿的这个身份实在是太低了,和李吴山本人严重不匹配,赏一个公主的名号也就显得“门当户对”了。
这当然是为了拉拢和示好。
其实,大明朝的公主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值钱,含金量严重不足。比如说一些宗室女,明明是郡主或者是县主的身份,在一些场合也可以对外宣称是公主,无非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彰显高贵身份罢了,既无官职又无实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不过是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拔高一下银雀儿的身份,卖个好处给李吴山罢了。
反正也不过是惠而不费的事儿,公主就公主吧!
但是,当皇帝看到赏给银雀儿的封号之时,却愣住了:坤仪公主。
这个封号,意义非凡。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公主”其实就是个虚头巴脑的名义,而是“坤仪”这个封号本身具有特别的意义。
众所周知,长平公主是崇祯皇帝的长女,是复隆皇帝和永王的大姐,其实不然。早在她之前,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还有一个女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女。这个女孩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后来追封就的是“坤仪公主”。
长平公主故意给银雀儿封了一个同样的名号,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不,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摆明了:这个封号不是当今的皇帝给的,而是代大行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加封的。
也就是说,银雀儿的身份不是公主,而是长公主,和长平公主、复隆皇帝、永王、昭仁公主这四个人一样,不是现在这个皇室的子女,连名义上的都不是,而是他们的兄弟姐妹那一辈。
这是强调大旗军的属性呢。
现在加封李夫人一个长公主的名号,不过是借着这个锦上添花的机会再次强调这一点罢了:大旗军本就是奉崇祯皇帝之遗命而成军的,连军旗都是出自周皇后之手,无论怎么说都是大明朝的军队。不仅现在是,以后也是。
连大旗军的主母都是崇祯皇帝的子女,至少是名义上的子女,那你们的后代同样需要效忠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