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兑换
大战之下,物价飞涨,用作交易的货币贬值,其中,铜钱就是单纯的货币,所以贬值的最厉害,想前隋大业年间,一斗米不过二三十个铜钱而已,现在,却是需要三千个铜钱,十几年间,贬值了百倍以上。
而相对来说,丝帛却不同,它除了可以当作货币来用之外,还是一种紧缺的货物,虽然相比于粮食也存在一定幅度的贬值,但幅度却要温和的多,毕竟它还有制作成衣物保暖的价值。
而且,偶尔有外商来的时候,能够用它交换到很多价值比等量铜钱要高的多的外地货物,尤其是波斯,大食的商队,他们通常都是用比大唐市价还高的价格收购丝帛回去贩卖的。
所以,这些在集市上做生意的商贾们,更加愿意收轻便而且保值的丝帛,不愿意收铜钱。
可是,于秋的脑子里思考的东西,又岂是一般人能够懂的,铜钱在战事结束之后价值回升的速度,会和它贬值的速度一样快,再过几年到了贞观朝,斗米不过三四钱,创有史以来的最低位,铜钱的价值比现在升值了一千倍左右。
所以,于秋是不介意现在多屯一些铜钱的。
至于黄豆,那更加是于秋想到的另外一条生财之道,不多跟张喜儿她们解释,他直接开口道,“嗯,如果不买黄豆的话,这些丝帛拿回去擦屁股,应该是很不错的,这么多,应该够我用上好几个月了……”
“秋哥儿,咱们买,咱们全部买黄豆。”
听到于秋说这话,想起了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几匹细麻布最终被于秋撕成小块丢进了粪坑,张喜儿立即开口打断了他的话道。
“那真真是再好不过了,我这就让伙计给你们搬黄豆,今后你有多少丝帛,我店里就有多少铜钱,你每天都可以来我这里兑换。”掌柜的一脸喜色的开始点起了丝帛数量道。
这时,苏定方和属下的两个兵丁也赶来了两辆车厢足有一丈多长的箱体大马车,看到杂货铺的伙计一袋袋的往杂货铺外搬黄豆,他们顿时有些懵逼了。
黄豆一般是当做马粮来用的,于秋一下子买二十多石,难道是要用来养马?
同样因为杂货铺的大宗成交赶过来看热闹的,还有临街其它几个店铺的掌柜,其中,就有之前收了于秋刺猬的和生堂药铺的掌柜。
他拉住于秋道,“小兄弟,你莫上了这王掌柜的当,在这洺州城里有铜钱的,可不止他一家,到老夫的和生堂兑换,也是一样。”
于秋假装不解的大声道,“可是,用丝帛找王掌柜兑换铜钱,不仅可以按照市价一比一的兑换,人家掌柜的还给补三十钱呢!”
闻言,那药铺掌柜嘴巴张的老大,半响之后才回过神来道,“要铜钱你早说啊!就算点数麻烦一些,老夫也会一个不差的点给你的,往后你要是想用丝帛换铜钱,找我们和生堂的话,市价一贯的丝帛换一千个铜钱,我另外补给你四十钱。”
“喂喂喂,崔掌柜,生意可不能抢到人家门前做,小兄弟已经跟我说好了,照市价补三十钱了。”杂货铺的掌柜一副想赶人的样子道。
“你这人,黑了心肝,补三十钱就想拿你那些压仓底的锈铜钱换人家的丝帛,简直是不要脸,小兄弟,老夫我是实在人,你看,先前收你猎物的价格,也给的很实在吧!你以后有丝帛尽管来找老夫换铜钱,市价一贯丝帛,我给你补四十钱,这样你每贯能多拿十个铜钱,几百贯下来,有好几贯的差距呢!”药铺掌柜指着杂货铺掌柜骂了两句,一把拉住于秋的胳膊道。
“我太原王氏的心再黑,也没有你清河崔氏的心黑,小兄弟,做熟不做生,既然你今天来我店铺里做了生意,明天就还来我店铺里换,老夫也给你补四十钱。”那掌柜的都顾不得亲自点算丝帛了,拉过于秋的另一只胳膊道。
被两人拖拽着,于秋顿时露出了犹豫之色,而这时,第三人又加入了他们的话题圈。
“瞧瞧你们小里小气的样子,就算你们手上的铜钱再多,能有我范阳卢氏粮米铺子的多?小兄弟,他们两人你谁也别找,有丝帛要兑换铜钱,尽管到我范阳卢氏的粮米铺子来,市价一贯丝帛等价交换,我补你五十钱。”
闻言,于秋的嘴角顿时勾起了一丝笑意。
他刚才故意大声的把杂货铺掌柜所补的铜钱数字说出来,就是想引这些人下场,现在,北地三大家族的掌柜开始竞价,于秋也就放心了。
不过,五姓七望,同气连枝,他也不可能指望这三人斗的有多凶,在那位卢家粮米铺子的掌柜报出八十钱的价格之后,虽然药铺的掌柜和杂货铺的掌柜都跟进了,却也没有谁把价格再往上面叫了。
也就说,于秋今后做生意的时候只要收到丝帛,找到他们三家,都能以高于现在市价八十钱的价格找他们兑换成铜钱。
“小兄弟,你……”苏定方欲言又止。
于秋知道他要说什么,却是假装一副傻不愣登的样子道,“每个馒头多赚八十钱,不赚白不赚呐,如果每天我都能收到价值几百贯的丝帛,那每天就能多赚好几十贯铜钱呢!太划算了。”
他这话一出,众多围着他看热闹的集市掌柜们,都用一副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由于身份背景的原因,他们不敢跳出来与五姓七望门下的掌柜争,更加没有义务教于秋变的聪明,所以,也就没有人吱声了。
如果用他们这个时代的商贾的眼光来看,别说是补八十钱,就算是补一百钱,也是很不划算的。
因为,丝帛是与外商交易的必备物,而铜钱,现在贬值的厉害,八十个铜钱的差价,说不定再过一两天,就直接不存在了,而丝帛的价格一定会在未来两三个月去到更高,因为夏秋之际,多少会有一些胡商走草原入境来本地交易。
于秋如果大量兑换的将丝帛兑换成铜钱,短期看上去得了一点小利,长期来看,反而是吃了大亏,第一是搬运方面需要大量人手,第二是铜钱的储藏,锈损成本需要负担,而市面上大量的丝帛集中到他们三大家手中,也会使得他们在与胡商做贸易的时候,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得到更丰厚的利益回报。
毕竟,于秋只是在集市上卖了半个多时辰的馒头,就得了四五百贯钱,长此以往累积下去,就不是小数目了,洺州城市面上流动的活钱,可并不是太多,几万贯顶了天了。
“既然你觉得好,那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天色不早了,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要处理,咱们就出城吧!”苏定方说着,直接将自己战马脖子上那两扇袍子肉取了下来,将马交给了属下的兵丁套车,这种拉军资的车虽大,但拉上十几石黄豆,就必须得套双马才跑的起来。
张喜儿和赵七娘等人苦劝于秋买面粉,不要买黄豆,可于秋却并没有答应她们,等到黄豆全部装车完毕,于秋便让她们分别上了两辆车。
今天在城里的前半部分遭遇,其实已经完全证实了于秋掐指一算的本事有多准,而现在,虽然几个寡妇心中还有疑惑不解,但也只能憋着,等回村了再问于秋。
两辆大车出城不到两刻钟,带着百十号家将,穿着甲胄,握着兵器,且鼻子眼睛肿的老高的黄升便追到了城门口,看着早已不知道往那个方向去的苏定方和于秋等人,他恨恨的吐了口唾沫,终究是没敢带人追到野外去。
他十分确定,在城外的苏定方真的敢杀了自己。
而相对来说,丝帛却不同,它除了可以当作货币来用之外,还是一种紧缺的货物,虽然相比于粮食也存在一定幅度的贬值,但幅度却要温和的多,毕竟它还有制作成衣物保暖的价值。
而且,偶尔有外商来的时候,能够用它交换到很多价值比等量铜钱要高的多的外地货物,尤其是波斯,大食的商队,他们通常都是用比大唐市价还高的价格收购丝帛回去贩卖的。
所以,这些在集市上做生意的商贾们,更加愿意收轻便而且保值的丝帛,不愿意收铜钱。
可是,于秋的脑子里思考的东西,又岂是一般人能够懂的,铜钱在战事结束之后价值回升的速度,会和它贬值的速度一样快,再过几年到了贞观朝,斗米不过三四钱,创有史以来的最低位,铜钱的价值比现在升值了一千倍左右。
所以,于秋是不介意现在多屯一些铜钱的。
至于黄豆,那更加是于秋想到的另外一条生财之道,不多跟张喜儿她们解释,他直接开口道,“嗯,如果不买黄豆的话,这些丝帛拿回去擦屁股,应该是很不错的,这么多,应该够我用上好几个月了……”
“秋哥儿,咱们买,咱们全部买黄豆。”
听到于秋说这话,想起了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几匹细麻布最终被于秋撕成小块丢进了粪坑,张喜儿立即开口打断了他的话道。
“那真真是再好不过了,我这就让伙计给你们搬黄豆,今后你有多少丝帛,我店里就有多少铜钱,你每天都可以来我这里兑换。”掌柜的一脸喜色的开始点起了丝帛数量道。
这时,苏定方和属下的两个兵丁也赶来了两辆车厢足有一丈多长的箱体大马车,看到杂货铺的伙计一袋袋的往杂货铺外搬黄豆,他们顿时有些懵逼了。
黄豆一般是当做马粮来用的,于秋一下子买二十多石,难道是要用来养马?
同样因为杂货铺的大宗成交赶过来看热闹的,还有临街其它几个店铺的掌柜,其中,就有之前收了于秋刺猬的和生堂药铺的掌柜。
他拉住于秋道,“小兄弟,你莫上了这王掌柜的当,在这洺州城里有铜钱的,可不止他一家,到老夫的和生堂兑换,也是一样。”
于秋假装不解的大声道,“可是,用丝帛找王掌柜兑换铜钱,不仅可以按照市价一比一的兑换,人家掌柜的还给补三十钱呢!”
闻言,那药铺掌柜嘴巴张的老大,半响之后才回过神来道,“要铜钱你早说啊!就算点数麻烦一些,老夫也会一个不差的点给你的,往后你要是想用丝帛换铜钱,找我们和生堂的话,市价一贯的丝帛换一千个铜钱,我另外补给你四十钱。”
“喂喂喂,崔掌柜,生意可不能抢到人家门前做,小兄弟已经跟我说好了,照市价补三十钱了。”杂货铺的掌柜一副想赶人的样子道。
“你这人,黑了心肝,补三十钱就想拿你那些压仓底的锈铜钱换人家的丝帛,简直是不要脸,小兄弟,老夫我是实在人,你看,先前收你猎物的价格,也给的很实在吧!你以后有丝帛尽管来找老夫换铜钱,市价一贯丝帛,我给你补四十钱,这样你每贯能多拿十个铜钱,几百贯下来,有好几贯的差距呢!”药铺掌柜指着杂货铺掌柜骂了两句,一把拉住于秋的胳膊道。
“我太原王氏的心再黑,也没有你清河崔氏的心黑,小兄弟,做熟不做生,既然你今天来我店铺里做了生意,明天就还来我店铺里换,老夫也给你补四十钱。”那掌柜的都顾不得亲自点算丝帛了,拉过于秋的另一只胳膊道。
被两人拖拽着,于秋顿时露出了犹豫之色,而这时,第三人又加入了他们的话题圈。
“瞧瞧你们小里小气的样子,就算你们手上的铜钱再多,能有我范阳卢氏粮米铺子的多?小兄弟,他们两人你谁也别找,有丝帛要兑换铜钱,尽管到我范阳卢氏的粮米铺子来,市价一贯丝帛等价交换,我补你五十钱。”
闻言,于秋的嘴角顿时勾起了一丝笑意。
他刚才故意大声的把杂货铺掌柜所补的铜钱数字说出来,就是想引这些人下场,现在,北地三大家族的掌柜开始竞价,于秋也就放心了。
不过,五姓七望,同气连枝,他也不可能指望这三人斗的有多凶,在那位卢家粮米铺子的掌柜报出八十钱的价格之后,虽然药铺的掌柜和杂货铺的掌柜都跟进了,却也没有谁把价格再往上面叫了。
也就说,于秋今后做生意的时候只要收到丝帛,找到他们三家,都能以高于现在市价八十钱的价格找他们兑换成铜钱。
“小兄弟,你……”苏定方欲言又止。
于秋知道他要说什么,却是假装一副傻不愣登的样子道,“每个馒头多赚八十钱,不赚白不赚呐,如果每天我都能收到价值几百贯的丝帛,那每天就能多赚好几十贯铜钱呢!太划算了。”
他这话一出,众多围着他看热闹的集市掌柜们,都用一副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由于身份背景的原因,他们不敢跳出来与五姓七望门下的掌柜争,更加没有义务教于秋变的聪明,所以,也就没有人吱声了。
如果用他们这个时代的商贾的眼光来看,别说是补八十钱,就算是补一百钱,也是很不划算的。
因为,丝帛是与外商交易的必备物,而铜钱,现在贬值的厉害,八十个铜钱的差价,说不定再过一两天,就直接不存在了,而丝帛的价格一定会在未来两三个月去到更高,因为夏秋之际,多少会有一些胡商走草原入境来本地交易。
于秋如果大量兑换的将丝帛兑换成铜钱,短期看上去得了一点小利,长期来看,反而是吃了大亏,第一是搬运方面需要大量人手,第二是铜钱的储藏,锈损成本需要负担,而市面上大量的丝帛集中到他们三大家手中,也会使得他们在与胡商做贸易的时候,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得到更丰厚的利益回报。
毕竟,于秋只是在集市上卖了半个多时辰的馒头,就得了四五百贯钱,长此以往累积下去,就不是小数目了,洺州城市面上流动的活钱,可并不是太多,几万贯顶了天了。
“既然你觉得好,那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天色不早了,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要处理,咱们就出城吧!”苏定方说着,直接将自己战马脖子上那两扇袍子肉取了下来,将马交给了属下的兵丁套车,这种拉军资的车虽大,但拉上十几石黄豆,就必须得套双马才跑的起来。
张喜儿和赵七娘等人苦劝于秋买面粉,不要买黄豆,可于秋却并没有答应她们,等到黄豆全部装车完毕,于秋便让她们分别上了两辆车。
今天在城里的前半部分遭遇,其实已经完全证实了于秋掐指一算的本事有多准,而现在,虽然几个寡妇心中还有疑惑不解,但也只能憋着,等回村了再问于秋。
两辆大车出城不到两刻钟,带着百十号家将,穿着甲胄,握着兵器,且鼻子眼睛肿的老高的黄升便追到了城门口,看着早已不知道往那个方向去的苏定方和于秋等人,他恨恨的吐了口唾沫,终究是没敢带人追到野外去。
他十分确定,在城外的苏定方真的敢杀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