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赶集
暴雨哗啦哗啦的下了一整夜,似乎要将几个月来所有未下的雨都给一次性补上。
杜三娘前半夜几乎没有睡着,一直到后半夜里听习惯了那雨水声,她才闭上了眼睛。
第二日从屋里出来,外头的雨已经小不少,她看见弟弟妹妹正站在屋门口笑嘻嘻的玩儿着屋檐流下来的水,两个人伸出手,咯咯笑着,任由那雨滴冲刷着他们的手掌心。
杜三娘走过来,故意板着脸说道:“调皮,还不快进屋去。回头衣裳弄湿了,娘可是会生气的。”
两个小人儿听了大姐的话,又笑着跑回屋里。
杜三娘看了爹一眼,她爹脸上也带着笑,屋子里还放了个木盆接着雨水,杜三娘道:“爹,娘呢?”
“你娘去做吃的了。”
如今老天爷开恩,这样酣畅淋漓的下了一场大雨,地里的泥土这么泡上一整晚,定然就能翻动了。家里很快就能种上各种蔬菜,可惜现在早就错过了种稻,点麦子又太早了些。
过了没多久,那雨水终于停了,杜三娘朝厨房里跑去,早餐很简单,最后的一张饼子给撕开煮了,一人一小碗,不管饱,却能抵饿。
吃过东西,杨氏便拿了锄头出来,又在柜子里将早前就准备好的种子一并拿了,杜三娘道:“娘,我跟你一块儿去。”
昨夜下了那样大的一场雨,杨氏心里高兴得很。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耕种了,再也不用担心会哪日会被饿死了。
杜华盛的腿还未好,家里最重要的一个劳动力丢失,单单只靠娘一个,肯定是忙不过来。杜三娘也扛起锄头,跟在杨氏身后。
一走出家门,几乎能看见家家户户的男人女人们都走了出来,个个肩膀上都扛着锄头,脸上露出花儿一般的笑容来。如今下雨了,可得赶紧将地翻整出来。
一路上各家相互打着招呼,虽然个个也都是面黄肌瘦的,可声音听着明显比以前轻快多了。
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原本干硬的地也被泡软了,杜三娘和杨氏一人站一头,翻整起地来。
干旱了七八个月,如今老天爷总算是开了眼。眼下已经是夏末时节,马上就要接着秋了。
村东头那条原本干涸的小河又流淌起来,杜三娘笑看着大伙儿有说又笑,暗道过不了多久,他们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今年闹灾荒年,上头头一回免了黄粮国税,若不是如此,村子里的人即便没被饥荒闹死,也会被黄粮国税给闹得家破人亡。
如今这个朝代皇家姓陈,至于传承多少年了,皇城在哪儿,这些事情杜三娘也不知道,村子里的人也不关心这个。白房村里连个童生都没有,个个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字,祖祖辈辈都是庄户人家,只要吃饱饭,上头坐的是谁,他们才不管。
又过了一个月,地里的菜苗子长得特别的好。家里如今虽过得也不好,可是一家人却怀揣着希望,比起那段吃树根啃树皮的日子,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太美好了。爹爹也能勉强走几步了,只是还不能干重活,杜三娘也一直劝说着,不让爹爹下地干重活。这骨头要是没长好,落了病根还是自己吃亏。
杨氏也是这般说着,让杜华盛自己休息着,别着急地里的活儿,如今有她在,闹灾荒的年月都没死人,现在自然更是不会饿死人了。
家里养了几只鸡,如今恐有一斤多重了,这是前头大舅家里送来的,说是老母鸡孵了一窝。那几只鸡崽一来,就成了四娘最喜欢的,每日里醒来第一件事儿,就是喂她的鸡崽。
前日里又下了一场秋雨,今日天色放晴,杜三娘便带着弟弟去山上捡拾了一些野山菌回来,提了满满的一篮子野菌,可算得上是大丰收了。
等两人回到了家里,看见史氏来了,杜三娘心里也很高兴。她一边跟史氏说话,一边让弟弟去叫娘回来。
杜华盛如今已经能够慢慢走了,只是不能走太快,也不能走太多路。他是个老实人,不怎么爱说话,如今岳母在,他也只是憨憨的笑笑而已。
不多时,杨氏便从地里回来了。杜三娘见娘回来了,也就出去叫上弟弟妹妹跟着去菜园子里摘菜。
史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开门见山的道:“闺女,上回我跟你说的那个事儿,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杨氏道:“娘,可是有什么消息来?”
史氏笑了笑,说道:“我那老姐们传了话来,说是她正巧近来在家,可以带我们去瞧瞧。我心里想着这事儿,就来找你了,赶明儿是赶集,咱们也可以去瞧瞧。”
杨氏抿了抿嘴,过了半晌才道:“娘,是怎么个看法?这事儿我还没跟三娘说。”
史氏笑着道:“她懂个什么,我们明儿先去看了,若是觉得还不错,等回头跟她说也是一样。”
杨氏想了想,也就点了点头。
吃了中饭,听见娘他们明日要去赶集,杜三娘也有些想去。她进城的次数也不过两三次,如今她心态变了,是真正把这里当成了家,自然也是想要给家里做些贡献,而不是仍然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见女儿也想去赶集,杜华盛是个疼惜闺女的,也就一口答应了。
第二日天不亮,几人就起了床。他们这样的人家,大都是走路去城里,杜三娘有些激动,她跟着娘和外祖母,她怀里还揣了两枚铜板,只是她目前积攒下来的所有的积蓄。
杜三娘昨日下午又去了山里,捡拾了一篓子的野山菌,还挖了嫩笋,准备今日去贩卖,能卖几个钱,就卖几个钱。
杨氏还是头一回见女儿这么积极,也就由着她,不打击她的积极性。她篓子里也背了些自家种的蔬菜,换两个钱也能买些柴米油盐回去。
几人可以说是半夜就出了门,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城里,即便如今天气凉爽,这连着走了这么久,杜三娘背心都汗湿了。她以为她们来得挺早的,哪知道西市里这会儿差不多也挤满了人。不过这会儿天才蒙蒙亮,那些主顾也不会这么早就出来逛,都是附近村子里来的农户,这会儿没有生意,也就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
不过是东家长李家短的事儿,又或者是说起前些时日的的灾荒年,诸如此类。杜三娘看着那一张张淳朴的脸,他们脸上布满了生活的艰辛和风霜。她只觉得很是亲切,别人说什么她就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安安静静的听着。
“……那次大雨,我们那儿山坡都垮了,冲出来一条这么大的蛇,盘在路中间,有碗口那么粗,都说那东西快要修炼成龙飞天了。那大蛇在那地方盘了两天,大伙儿都吓着了,都不敢往那儿去。像这种有些年头的东西,可不能动它,你要是动了它,回头保不齐你家里就要遭殃了。好在过了两天,那东西自己就走了。”一个年长的老者笑呵呵的说着,说到兴奋处,还用手比划着。
杜三娘听得很是认真,她笑得眉眼弯弯,那长者看见她,也是呵呵笑着。
杜三娘前半夜几乎没有睡着,一直到后半夜里听习惯了那雨水声,她才闭上了眼睛。
第二日从屋里出来,外头的雨已经小不少,她看见弟弟妹妹正站在屋门口笑嘻嘻的玩儿着屋檐流下来的水,两个人伸出手,咯咯笑着,任由那雨滴冲刷着他们的手掌心。
杜三娘走过来,故意板着脸说道:“调皮,还不快进屋去。回头衣裳弄湿了,娘可是会生气的。”
两个小人儿听了大姐的话,又笑着跑回屋里。
杜三娘看了爹一眼,她爹脸上也带着笑,屋子里还放了个木盆接着雨水,杜三娘道:“爹,娘呢?”
“你娘去做吃的了。”
如今老天爷开恩,这样酣畅淋漓的下了一场大雨,地里的泥土这么泡上一整晚,定然就能翻动了。家里很快就能种上各种蔬菜,可惜现在早就错过了种稻,点麦子又太早了些。
过了没多久,那雨水终于停了,杜三娘朝厨房里跑去,早餐很简单,最后的一张饼子给撕开煮了,一人一小碗,不管饱,却能抵饿。
吃过东西,杨氏便拿了锄头出来,又在柜子里将早前就准备好的种子一并拿了,杜三娘道:“娘,我跟你一块儿去。”
昨夜下了那样大的一场雨,杨氏心里高兴得很。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耕种了,再也不用担心会哪日会被饿死了。
杜华盛的腿还未好,家里最重要的一个劳动力丢失,单单只靠娘一个,肯定是忙不过来。杜三娘也扛起锄头,跟在杨氏身后。
一走出家门,几乎能看见家家户户的男人女人们都走了出来,个个肩膀上都扛着锄头,脸上露出花儿一般的笑容来。如今下雨了,可得赶紧将地翻整出来。
一路上各家相互打着招呼,虽然个个也都是面黄肌瘦的,可声音听着明显比以前轻快多了。
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原本干硬的地也被泡软了,杜三娘和杨氏一人站一头,翻整起地来。
干旱了七八个月,如今老天爷总算是开了眼。眼下已经是夏末时节,马上就要接着秋了。
村东头那条原本干涸的小河又流淌起来,杜三娘笑看着大伙儿有说又笑,暗道过不了多久,他们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今年闹灾荒年,上头头一回免了黄粮国税,若不是如此,村子里的人即便没被饥荒闹死,也会被黄粮国税给闹得家破人亡。
如今这个朝代皇家姓陈,至于传承多少年了,皇城在哪儿,这些事情杜三娘也不知道,村子里的人也不关心这个。白房村里连个童生都没有,个个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字,祖祖辈辈都是庄户人家,只要吃饱饭,上头坐的是谁,他们才不管。
又过了一个月,地里的菜苗子长得特别的好。家里如今虽过得也不好,可是一家人却怀揣着希望,比起那段吃树根啃树皮的日子,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太美好了。爹爹也能勉强走几步了,只是还不能干重活,杜三娘也一直劝说着,不让爹爹下地干重活。这骨头要是没长好,落了病根还是自己吃亏。
杨氏也是这般说着,让杜华盛自己休息着,别着急地里的活儿,如今有她在,闹灾荒的年月都没死人,现在自然更是不会饿死人了。
家里养了几只鸡,如今恐有一斤多重了,这是前头大舅家里送来的,说是老母鸡孵了一窝。那几只鸡崽一来,就成了四娘最喜欢的,每日里醒来第一件事儿,就是喂她的鸡崽。
前日里又下了一场秋雨,今日天色放晴,杜三娘便带着弟弟去山上捡拾了一些野山菌回来,提了满满的一篮子野菌,可算得上是大丰收了。
等两人回到了家里,看见史氏来了,杜三娘心里也很高兴。她一边跟史氏说话,一边让弟弟去叫娘回来。
杜华盛如今已经能够慢慢走了,只是不能走太快,也不能走太多路。他是个老实人,不怎么爱说话,如今岳母在,他也只是憨憨的笑笑而已。
不多时,杨氏便从地里回来了。杜三娘见娘回来了,也就出去叫上弟弟妹妹跟着去菜园子里摘菜。
史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开门见山的道:“闺女,上回我跟你说的那个事儿,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杨氏道:“娘,可是有什么消息来?”
史氏笑了笑,说道:“我那老姐们传了话来,说是她正巧近来在家,可以带我们去瞧瞧。我心里想着这事儿,就来找你了,赶明儿是赶集,咱们也可以去瞧瞧。”
杨氏抿了抿嘴,过了半晌才道:“娘,是怎么个看法?这事儿我还没跟三娘说。”
史氏笑着道:“她懂个什么,我们明儿先去看了,若是觉得还不错,等回头跟她说也是一样。”
杨氏想了想,也就点了点头。
吃了中饭,听见娘他们明日要去赶集,杜三娘也有些想去。她进城的次数也不过两三次,如今她心态变了,是真正把这里当成了家,自然也是想要给家里做些贡献,而不是仍然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见女儿也想去赶集,杜华盛是个疼惜闺女的,也就一口答应了。
第二日天不亮,几人就起了床。他们这样的人家,大都是走路去城里,杜三娘有些激动,她跟着娘和外祖母,她怀里还揣了两枚铜板,只是她目前积攒下来的所有的积蓄。
杜三娘昨日下午又去了山里,捡拾了一篓子的野山菌,还挖了嫩笋,准备今日去贩卖,能卖几个钱,就卖几个钱。
杨氏还是头一回见女儿这么积极,也就由着她,不打击她的积极性。她篓子里也背了些自家种的蔬菜,换两个钱也能买些柴米油盐回去。
几人可以说是半夜就出了门,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城里,即便如今天气凉爽,这连着走了这么久,杜三娘背心都汗湿了。她以为她们来得挺早的,哪知道西市里这会儿差不多也挤满了人。不过这会儿天才蒙蒙亮,那些主顾也不会这么早就出来逛,都是附近村子里来的农户,这会儿没有生意,也就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
不过是东家长李家短的事儿,又或者是说起前些时日的的灾荒年,诸如此类。杜三娘看着那一张张淳朴的脸,他们脸上布满了生活的艰辛和风霜。她只觉得很是亲切,别人说什么她就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安安静静的听着。
“……那次大雨,我们那儿山坡都垮了,冲出来一条这么大的蛇,盘在路中间,有碗口那么粗,都说那东西快要修炼成龙飞天了。那大蛇在那地方盘了两天,大伙儿都吓着了,都不敢往那儿去。像这种有些年头的东西,可不能动它,你要是动了它,回头保不齐你家里就要遭殃了。好在过了两天,那东西自己就走了。”一个年长的老者笑呵呵的说着,说到兴奋处,还用手比划着。
杜三娘听得很是认真,她笑得眉眼弯弯,那长者看见她,也是呵呵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