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修陵
  祭奠孝陵一直持续到申时过后,待到朱慈炯等人下了紫金山,只见车驾旁恭恭敬敬跪着四人……
  赫然是被发配到孝陵四大亲王!
  吉王等人苦啊,身为高高在上的亲王,原本打算通过哭陵逼迫朱慈炯妥协,谁能想到朱慈炯那么狠,那么不顾及血缘之亲,更是不管天下人会如何看待,直接将他们四位亲王死死按在了这紫金山上!
  名为守陵,实为囚禁呐!
  作为尊贵的亲王,他们何曾过过这种日日夜夜受人监视的日子,即便用生不如死也不为过啊!
  自从被囚在孝陵以后,四大亲王日日夜夜想的都是如何能早一天出去,他们敢拿性命打赌,出去以后一定老实做人,绝不给冷血无情的圣武大帝添堵!
  然而悲剧的是,三年了!他们根本没有面见圣颜的机会!自从被囚孝陵之后,朱慈炯祭奠孝陵连这次已经三次,前两次他们就想跪在这求情,然而祭陵那一天他们连出去的机会都没有,很显然朱慈炯根本不想见他们,看守的近卫军一个个都是凶神恶煞,他们若是敢摆出王爷之尊,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揍!
  不会被揍死也不会被揍残,甚至不会揍伤,但是一枪托砸肚子上,也绝非常人所能承受!
  四位亲王也好,十三郡王也罢,这几年已经被揍怕了,近卫军敢如此对待他们,毫无疑问必是得自天子授意……
  今天这些皇族能有机会跪在御驾之前,自是朱慈炯允许,这岂能不让饱受折磨的四大亲王心中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
  按照朱慈炯的意思,以四位亲王所犯之过,他没有剥夺四人爵位已然是网开一面,既然守陵自然要守满期限,只是崇祯上皇念及族亲,亲口劝说,朱慈炯才决定网开一面,毕竟父皇自从闲居之后,还从未开口要求过他什么,这点面子他不能不给。
  由此可见,崇祯虽身为帝王,手段终归还是太软,否则当初也不会在老福王死后,那么善待朱由崧那个废物,国难之际更是没有酷掠满朝,致使大明陷入无银困境。
  看着四位亲王,朱慈炯寒声道:“守陵三载,你四人日日面对孝陵,心里可曾有过悔意?”
  “臣等知错了。”四大亲王同时哭诉道:“还望陛下开恩,赦免我等之罪!”
  “吾等之罪,本是罪在不赦!”朱慈炯冷哼道:“依朕之意,你四人本应在这孝陵再呆上数年,只是上皇仁慈,不忍同宗受苦,这才与朕分说,朕今日放尔等离去,若是以后还敢鱼肉百姓,为祸一方,必有牢狱之灾,今日所言,勿谓朕言之不预!”
  “臣谢上皇!谢陛下!”
  “滚!”
  四大亲王若脱升天,哪敢再多说一个字废话,对于朱慈炯,他们四人已经是印刻在骨子里的恐惧。
  ……
  “便选在梅花山吧。”朱慈炯叹了一声道:“梅花山毗邻紫金山,朕千秋之后,也能与太祖、父皇隔山而望。”
  “臣遵旨。”冯国治连忙应道:“臣回去以后便去找陈阁老,让工部择日选好陵址,勘测风水等事宜。”
  朱慈炯点点头,圣武三年时,内阁便已奏请修建皇陵,只不过那个时候天下之事千头万绪,朱慈炯哪有闲心关心自己百年之后的阴居之所,这与忌讳不忌讳没有丝毫关系,天子继位之初便选址修陵的比比皆是,没有什么吉利不吉利的。
  天子号称万岁也是人,是人就终归有入土的一天,帝王乃天下最为尊贵之人,丧葬岂容轻忽,陵寝规模更是要与其身份相匹配,帝陵规模宏大,往往要修建数十年,正常来说帝后一日不死,帝陵修建就不会完工,否则帝后未亡,帝陵修完了,等亡者入居,岂不是咒帝后早亡,可若是殡天以后再修建陵寝,根本来不及,因此早修慢工乃是常态。
  朱慈炯今年不过二十二,按照老道士石传风的说法,他起码能活到九十岁以上,七八十年修陵,可见工程之浩大,帝陵定在梅花山,几乎不用想,整座梅花山都必然成为朱慈炯的陵寝之地,一如乾陵一般。
  只不过如此一来,东吴大帝孙权墓恐怕就要挪窝了……
  崇祯皇帝尚没建造陵墓,不是因为国力不允许也不是不想建,而是因为北都天寿山已无现成的风水宝地,崇祯想建陵于马兰峪,也就是后来成为清东陵的地方,只不过等到想要修陵的时候,因国事繁杂,便一拖在拖,历史上直到甲申之变,崇祯殉国,帝陵都没开工,满清入关以后,为了笼络人心,将崇祯葬入田妃墓,并改田姐墓为思陵,于是田妃墓升格为帝陵,也就成了明十三陵的最后一陵……
  但如今大明国力何等雄厚,不要说是修建一座帝陵,便是比帝陵工程还要庞大数倍也更耗人力物力的黄河治理都能动工,修建帝陵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此番修陵还不只是朱慈炯这一座,崇祯帝陵也将择日动工,地址位于紫金山,孝陵之侧,也就是后世中山陵的位置,工程量自然不及梅花山圣武陵寝,但也肯定不小,崇祯这辈子皇帝做的失败,可谁让他生了个好儿子呢,这也是命。
  听了冯国治的话,朱慈炯笑了笑道:“此事无需操之过急,朕还年轻,上皇亦是春秋正盛,估计离殡天之日尚远……”
  “陛下慎言呐。”冯国治吓的立即扑倒。
  “起来吧。”朱慈炯叹道:“死生本为常态,朕都不晦言,冯卿又何须在意,如今工部署理天下工程,何等繁忙,帝陵修建,工程浩大,动辄数以几十年,你且告诉陈子龙,修陵规制、勘探、地宫择址等等慢慢定下便可,修陵之工匠五百劳工足以,无需兴师动众,工部的主要事务还是要放在三大工程之上。”
  “臣遵旨……”冯国治张了张嘴,真要说起来,修陵确实无需急于一时,但仅仅五百工匠是否太过儿戏?这是帝陵啊,不说如始皇帝那样出动数十万人,至少也得数千吧,不过天子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岂敢反驳,说人不够?工程进度太慢?你他么咒天子早亡还是怎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