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海底丰收(1)
不过让常春平没有想到的是,还好他及时报告了文物局,竟然真的有人去那块海域转悠。
原来问题出在曾良君雇佣的游轮上面,船上的两位船长都是老水手了,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一开始他们还迷糊,曾良君还是吃饱了没事干在海上逛一圈,后来他们联想到曾良君下海的一幕,隐隐约约就猜了出来。
况且曾良君现在如此出名,他的履历也不难查询,在古玩圈子里面混过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曾良君以前是玩古玩翡翠发家的,两下验证之后,他们就明白这事情的蹊跷了。
两位船长和酒店的老板报告这事情后,酒店的老板就拍板找了两条大拖船,前往曾良君上次停留的那个地方,一开始两次啥都没有捞起来,拖船的网虽然大,但是这里毕竟有一百多米深。第三次打捞的时候,竟然将船上的一根桅杆捞起来了。
确认之后,那位酒店老板也是大喜,可是沉船并不是那么好打捞的,就算拖网将整个沉船兜住,也难以从海底将如此庞大的船体扯起来。那个酒店的老板也是神通广大之人,回去就雇佣了一队深海潜水员,准备下去人工打捞,而就在这个时候,海洋局派遣的两艘巡逻艇就过去了。因为这事情,海洋局和文物局还将那位老板教训了一顿。
船都在下面了,打捞的进度就快了,只是这事情还没有开始,媒体便又开始轰轰烈烈的炒了起来,这次不仅媒体跟着闹,就连政府都跟着闹。
原因很简单,在全国各地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当下,谁要是将这条船争取到手上,谁就相当于捧了一个聚宝盆,虽然还没有确定这艘大船的身份,但是相传是郑和宝船的消息就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这玩意不是郑和宝船,在观众的关注下,它也“应该”就是郑和宝船。
打捞的当天,闽南省电视台,还有华夏央视都出动了两架直升机,盘旋在空中进行航拍,并且还是现场直播。
这个直播还挺火的,曾良君这个时候同样也坐在电视机跟前,只是他身边还放着那个小铜箱,脸色倒是有些郁闷。
之所以曾良君会郁闷,那是因为这个小铜箱他根本弄不开,迄今为止,曾良君能够用的手段都用过了,他将自己的神念注入,又或者直接用蛮力,可是身边的这个小铜箱都是纹丝不动,鬼知道里面是什么玩意。
整个打捞过程持续了数小时,十几个深海潜水员跳进水中进行固定和捆绑,里面的大部分文物都已经打捞上来,只剩下整艘船这个最大的文物。
现场有十几名打捞专家,其中还有几名是国外的专业打捞机构2的人,这些打捞机构的人已经和国家签订合约之后进行打捞,然后再跟某国家分成,这一次来自然是作为技术指导了。
在专家的指挥下,深海潜水员将所有的地方都固定好,随后一艘巨大的船就缓缓开了过来,那艘船上面有一个巨型吊臂,这个吊臂号称亚洲第一吊,是全亚洲船舶吊装中最大的吊臂。
当这个吊臂放到水面后,几个快艇就将一条钢索套在了吊臂上,那些快递一离开,吊臂就缓缓起来了,随后吊臂开始旋转,钢索就开始不断地收缩,当那些钢索收缩到一定的地步后,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船就被扯出了海面。
看到这一幕,现场的人都激动了,眼前的这艘船除了桅杆断裂,腹部破了一个大洞,其他的地方竟然都保持的相当完好,尤其是船舷还有船身上面的雕刻,朱红的颜色依旧十分漂亮。
这艘巨大的船直接被吊在旁边的一条拖船上,电视台的记者坐在直升机上面对拖船上的大船进行了三百六十度的拍摄。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得激动,几个地方的政府比观众们还要激动,那几处地方本身就有郑和宝船的仿造品,可是仿造品毕竟是仿造品,影响力绝对不如真家伙,眼前这艘郑和宝船保存的如此完好,只需要简单的修补就能够开发成一处极佳的景点,这艘大船可是开启了咱们国家大航海时代的船啊,于是口水仗就越演越烈了。
这事情肯定跟曾良君毫无关系,曾良君没有必要往自己身上揽工,虽然常春平一再提议要求通知媒体和文物局,说这个发现是曾良君,这个要求被曾良君拒绝了。因为太空电梯项目,曾良君在媒体面前已经曝光太多次了,老是他一个人在电视上晃来晃去,估计老百姓们也烦。
所以所有的殊荣最终都落在了常春平头上,这事情本来是一个喜事,到了最后却让常春平发愁了,常春平也是一个喜好安静的人,自从沉船打捞之后,他现在门口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等着采访这位考古教授的记者在后面都要排队。
而常春平不仅要打发这些记者,还要打发那些令人讨厌的地方官员,那些官员有些是旅游局的,有些是地方志的,他们来找常春平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开个口至少在舆论上能够支持他们一下,毕竟常春平是这个线索的提供人,也是华夏权威的考古学家,要是他能够在媒体上说两句话,对于他们争取到沉船非常有好处。
一开始常春平还耐心接待一下,支撑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势头没有减缓的趋势,干脆准备了一下衣物行李,出门旅游去了。
至于郑和宝船最后能够归属在这个3城市,这跟常春平有些关系, 也可以说没有关系,毕竟郑和的一些资料实际上都已经很齐整,问题是郑和的故乡,还有郑和宝船的造船厂所在地,都在争取,各执一词,这事情没法说。
平衡锤的项目招标结束后,中标的企业就开始开工了,建造这种密封件难度并不大,比航母的蒸汽储藏瓶都还要简单,不过这事情事关重大,一旦出了责任事故,可不是他们哪家企业能够承担的起的,所以在制造的过程中都用上最好的技术和材料。
至于缆绳……
天梯公司内部的斗争,现在是越演越烈了。
而且这把火不仅在公司内部烧开,现在还把外面的人也牵扯进来了,原因是萧炎松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请来了外援。
今天的辩论会曾良君也参加了,他照例坐在下面充当观众,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属于材料学的范畴,他是不发言的。今天讨论的实际上和曾良君的专业也沾边,那就是材料结构学。
不过曾良君觉得这种结构学已经归结到宏观结构,而曾良君的材料结构则属于微观结构。
照例,上面的辩论激烈无比,前一段时间高波还只是中间派,随着这段时间的辩论,高波现在已经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侯林涛,他也认为扁平型缆绳的优势很大,这点不光体现在使用寿命上,在抗风,抗冻上面都有优势。
所以这段时间,搞得萧炎松有些郁闷,他也是一个急性子,当初中老师当了那么多年将他的性子给磨平了,但是现在萧炎松翻身了就慢慢的恢复了本来的性格,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点说一不二的倾向。
况且现在最应该管事的曾良君并不怎么管事,才有了萧炎松现在发挥的余地。
今天萧炎松没有上台说话,上台的是一位从燕京来的教授,这边是萧炎松请的外援了。其实萧炎松出去请外面的人进来帮忙,大家都有点恼怒和不屑。须知道甭管你是教授还是研究生,在天梯公司都算不了什么,现在天梯公司技术这一块,最差的都是博士,除了萧炎松之外,其他的哪一个都在自己的行业闯荡出过名气。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点在华夏可以吃香,但是在天梯公司内部,绝对无法吃开!
所以上面的教授一开口,下面的人顿时没啥反应了,特别是支持侯林涛高波一派的人,一个个都耸拉着脑袋,放佛睡着了一般。
曾良君在旁边看的有点想笑,可是看人家一本正经的在上面阐述自己的论点和理由,他又不好说什么,心里却在琢磨着这事情要快点定下来了。
现在在折腾的还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一旦准4备完毕,接下来的进度的速度就会大大的提升,所以曾良君不能够让天梯公司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现在该定下来的都必须定下来了。
会议上曾良君没有说什么,但是会议之后,曾良君却将几个关键人物都请进了办公室,侯林涛是后来加入天梯公司的,而且不是曾良君招进来的,所以跟曾良君不熟悉,几个月来也仅仅见过几次面,从来没有跟曾良君说过话。
坐下后曾良君就询问了萧炎松关于缆绳的方案敲定没有,萧炎松还是那个态度,这种事情稳妥为先,绝对不能够走什么偏锋。
原来问题出在曾良君雇佣的游轮上面,船上的两位船长都是老水手了,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一开始他们还迷糊,曾良君还是吃饱了没事干在海上逛一圈,后来他们联想到曾良君下海的一幕,隐隐约约就猜了出来。
况且曾良君现在如此出名,他的履历也不难查询,在古玩圈子里面混过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曾良君以前是玩古玩翡翠发家的,两下验证之后,他们就明白这事情的蹊跷了。
两位船长和酒店的老板报告这事情后,酒店的老板就拍板找了两条大拖船,前往曾良君上次停留的那个地方,一开始两次啥都没有捞起来,拖船的网虽然大,但是这里毕竟有一百多米深。第三次打捞的时候,竟然将船上的一根桅杆捞起来了。
确认之后,那位酒店老板也是大喜,可是沉船并不是那么好打捞的,就算拖网将整个沉船兜住,也难以从海底将如此庞大的船体扯起来。那个酒店的老板也是神通广大之人,回去就雇佣了一队深海潜水员,准备下去人工打捞,而就在这个时候,海洋局派遣的两艘巡逻艇就过去了。因为这事情,海洋局和文物局还将那位老板教训了一顿。
船都在下面了,打捞的进度就快了,只是这事情还没有开始,媒体便又开始轰轰烈烈的炒了起来,这次不仅媒体跟着闹,就连政府都跟着闹。
原因很简单,在全国各地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当下,谁要是将这条船争取到手上,谁就相当于捧了一个聚宝盆,虽然还没有确定这艘大船的身份,但是相传是郑和宝船的消息就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这玩意不是郑和宝船,在观众的关注下,它也“应该”就是郑和宝船。
打捞的当天,闽南省电视台,还有华夏央视都出动了两架直升机,盘旋在空中进行航拍,并且还是现场直播。
这个直播还挺火的,曾良君这个时候同样也坐在电视机跟前,只是他身边还放着那个小铜箱,脸色倒是有些郁闷。
之所以曾良君会郁闷,那是因为这个小铜箱他根本弄不开,迄今为止,曾良君能够用的手段都用过了,他将自己的神念注入,又或者直接用蛮力,可是身边的这个小铜箱都是纹丝不动,鬼知道里面是什么玩意。
整个打捞过程持续了数小时,十几个深海潜水员跳进水中进行固定和捆绑,里面的大部分文物都已经打捞上来,只剩下整艘船这个最大的文物。
现场有十几名打捞专家,其中还有几名是国外的专业打捞机构2的人,这些打捞机构的人已经和国家签订合约之后进行打捞,然后再跟某国家分成,这一次来自然是作为技术指导了。
在专家的指挥下,深海潜水员将所有的地方都固定好,随后一艘巨大的船就缓缓开了过来,那艘船上面有一个巨型吊臂,这个吊臂号称亚洲第一吊,是全亚洲船舶吊装中最大的吊臂。
当这个吊臂放到水面后,几个快艇就将一条钢索套在了吊臂上,那些快递一离开,吊臂就缓缓起来了,随后吊臂开始旋转,钢索就开始不断地收缩,当那些钢索收缩到一定的地步后,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船就被扯出了海面。
看到这一幕,现场的人都激动了,眼前的这艘船除了桅杆断裂,腹部破了一个大洞,其他的地方竟然都保持的相当完好,尤其是船舷还有船身上面的雕刻,朱红的颜色依旧十分漂亮。
这艘巨大的船直接被吊在旁边的一条拖船上,电视台的记者坐在直升机上面对拖船上的大船进行了三百六十度的拍摄。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得激动,几个地方的政府比观众们还要激动,那几处地方本身就有郑和宝船的仿造品,可是仿造品毕竟是仿造品,影响力绝对不如真家伙,眼前这艘郑和宝船保存的如此完好,只需要简单的修补就能够开发成一处极佳的景点,这艘大船可是开启了咱们国家大航海时代的船啊,于是口水仗就越演越烈了。
这事情肯定跟曾良君毫无关系,曾良君没有必要往自己身上揽工,虽然常春平一再提议要求通知媒体和文物局,说这个发现是曾良君,这个要求被曾良君拒绝了。因为太空电梯项目,曾良君在媒体面前已经曝光太多次了,老是他一个人在电视上晃来晃去,估计老百姓们也烦。
所以所有的殊荣最终都落在了常春平头上,这事情本来是一个喜事,到了最后却让常春平发愁了,常春平也是一个喜好安静的人,自从沉船打捞之后,他现在门口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等着采访这位考古教授的记者在后面都要排队。
而常春平不仅要打发这些记者,还要打发那些令人讨厌的地方官员,那些官员有些是旅游局的,有些是地方志的,他们来找常春平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开个口至少在舆论上能够支持他们一下,毕竟常春平是这个线索的提供人,也是华夏权威的考古学家,要是他能够在媒体上说两句话,对于他们争取到沉船非常有好处。
一开始常春平还耐心接待一下,支撑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势头没有减缓的趋势,干脆准备了一下衣物行李,出门旅游去了。
至于郑和宝船最后能够归属在这个3城市,这跟常春平有些关系, 也可以说没有关系,毕竟郑和的一些资料实际上都已经很齐整,问题是郑和的故乡,还有郑和宝船的造船厂所在地,都在争取,各执一词,这事情没法说。
平衡锤的项目招标结束后,中标的企业就开始开工了,建造这种密封件难度并不大,比航母的蒸汽储藏瓶都还要简单,不过这事情事关重大,一旦出了责任事故,可不是他们哪家企业能够承担的起的,所以在制造的过程中都用上最好的技术和材料。
至于缆绳……
天梯公司内部的斗争,现在是越演越烈了。
而且这把火不仅在公司内部烧开,现在还把外面的人也牵扯进来了,原因是萧炎松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请来了外援。
今天的辩论会曾良君也参加了,他照例坐在下面充当观众,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属于材料学的范畴,他是不发言的。今天讨论的实际上和曾良君的专业也沾边,那就是材料结构学。
不过曾良君觉得这种结构学已经归结到宏观结构,而曾良君的材料结构则属于微观结构。
照例,上面的辩论激烈无比,前一段时间高波还只是中间派,随着这段时间的辩论,高波现在已经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侯林涛,他也认为扁平型缆绳的优势很大,这点不光体现在使用寿命上,在抗风,抗冻上面都有优势。
所以这段时间,搞得萧炎松有些郁闷,他也是一个急性子,当初中老师当了那么多年将他的性子给磨平了,但是现在萧炎松翻身了就慢慢的恢复了本来的性格,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点说一不二的倾向。
况且现在最应该管事的曾良君并不怎么管事,才有了萧炎松现在发挥的余地。
今天萧炎松没有上台说话,上台的是一位从燕京来的教授,这边是萧炎松请的外援了。其实萧炎松出去请外面的人进来帮忙,大家都有点恼怒和不屑。须知道甭管你是教授还是研究生,在天梯公司都算不了什么,现在天梯公司技术这一块,最差的都是博士,除了萧炎松之外,其他的哪一个都在自己的行业闯荡出过名气。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点在华夏可以吃香,但是在天梯公司内部,绝对无法吃开!
所以上面的教授一开口,下面的人顿时没啥反应了,特别是支持侯林涛高波一派的人,一个个都耸拉着脑袋,放佛睡着了一般。
曾良君在旁边看的有点想笑,可是看人家一本正经的在上面阐述自己的论点和理由,他又不好说什么,心里却在琢磨着这事情要快点定下来了。
现在在折腾的还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一旦准4备完毕,接下来的进度的速度就会大大的提升,所以曾良君不能够让天梯公司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现在该定下来的都必须定下来了。
会议上曾良君没有说什么,但是会议之后,曾良君却将几个关键人物都请进了办公室,侯林涛是后来加入天梯公司的,而且不是曾良君招进来的,所以跟曾良君不熟悉,几个月来也仅仅见过几次面,从来没有跟曾良君说过话。
坐下后曾良君就询问了萧炎松关于缆绳的方案敲定没有,萧炎松还是那个态度,这种事情稳妥为先,绝对不能够走什么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