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事
  俞四叔一直怀疑, 自家二哥生前给过俞老头不少压箱底的银两。
  要不然为什么这几年老宅没什么来钱的路子,却养着这么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 还供着一个费钱的读书人, 也不见俞老头手头窘迫。
  尤其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这几年说是每年交二十两,其实回头总能找到理由, 要回个十两八两的。
  如果没有私房钱, 根本支撑不下来。
  刚才自己说出一百两的时候,更多是试探, 果然俞老头的神色里, 只见生气和警惕, 并没有被这个数吓到……
  所以说, 要论孝顺, 二弟俞怀清应该是兄弟姐妹里最孝顺的一个, 运道也最好,不仅百里挑一考上秀才,还让他娶到那么一个有钱的媳妇。
  哪像他, 当初说亲的时候, 只说到了一个县城里做小买卖人家的女儿。
  要不是他自己坚持, 恐怕要像大哥和三弟那样, 娶个粗手大脚的农家女, 在田间地头操劳几年就磋磨的不能看了。
  那老话说得好, 人呐,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人生在世,不替自己算计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呢?
  所以这个事儿, 还得从长计议, 徐徐图之。至少今年不用再往家里交那二十两分红了,这不挺好吗?
  俞四叔正美滋滋的想着,俞老头突然追问道:“牛家打算拉你入伙做什么生意?”
  说起来这个,俞四叔精神一振:
  “爹你是不知道啊,就年前这段时日,县城和镇上突然兴起一种叫米粉的吃食,跟面条差不多,吃起来爽滑弹牙,那摊子前面排队等着吃的人老多了。这可是独门生意啊,那银子赚的,简直就跟流水一样。”
  俞四叔说起来就一脸的艳羡:
  “那米粉卖得不贵,又能晒干存挺长时间,好多客商都找他们进货,想要转手卖到外地去,真是拿着钱送上门都得排队啊。所以,牛家想跟我一起合伙做些米粉拿去卖。”
  俞老头有些疑虑:“既是人家的独门生意,这米粉你们会做吗?”
  俞四叔不在意的挥了挥手:“那米粉我也吃过,想来和面条做法差不多,把稻米磨成粉,再加水和一和就能做成了。
  以前只是没人能想到还可以这样做,只要说破了,这些吃食做法都差不多,能有多难……”
  今天,赵老太难得给了俞善一个好脸色。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俞善怼多了,一直占不到便宜,今天见俞善主动提了条大鱼来,赵老太心里居然莫名其妙的觉得挺惊喜,觉得俞善还算挺懂事。
  不过这好脸色也仅限于没有出口恶言,找俞善的麻烦。
  俞善无事可做,又不想进屋跟俞蕙她们几个寒暄。
  她看见俞信正跟长房的俞文忠和俞文良两个哥哥聊天,气氛还算不错,就没过去打扰。
  长房父子四人除了俞文思之外 ,另外那三个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老实性子,整天被祖父祖母指挥着,只知道埋头苦干。
  连他们自己都是被压榨的对象,能对俞信多多少少有些照顾,已经是很难得了。
  俞善不会理所当然的对别人要求更多。
  看来饭菜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好,俞善有些庆幸自己来之前,很有先见之明的吃了块饼子垫底。
  反正她是绝不会主动进灶间找活儿干的,干脆打算出门转一转。
  一出门,俞善就看见俞蔓捧着手上的伤口,坐在门口发呆。
  “大姐。”俞善走过去,跟俞蔓并排坐下。
  “善姐儿。”俞蔓把伤手往袖子里缩了缩,笑着说:“三年不见,你都比我还要高了。”
  俞善看她的嘴唇毫无血色,忍不住有些担心:“大姐,你在镇上织坊怎么样?是不是太辛苦了?”
  织坊一般腊月二十就停工了,像俞蔓做工的这家织坊,硬是拖到腊月二十八才放人,苛刻程度只这么一件事就可见一斑了。
  俞蔓苦笑着说:“织坊每个月要我们交三匹布,织不完就扣工钱,织得有瑕疵也扣工钱,我们一天能睡上三四个时辰就不错了,其他时间只能坐在织机前面,一刻不停的织布。”
  俞善皱眉:“这也太刻薄了,就不能换家织坊吗?”
  “镇上的织坊就那几家,他们同气连声,换一家也是一样的。”
  俞蔓无奈的摇摇头:“像我们这样的织工,只会织些普通花色,能有工做就不错了,还有人花钱托人进织坊做工呢,”
  她顿了顿,诚心劝阻道:“善姐儿,你年纪小,若是日子还过得去,就别来我们织坊做工了。”
  俞善闻言惊诧:“大姐,谁说我要去镇上织坊做工?”
  “不是你托我问的吗?”俞蔓比她还惊讶:
  “之前我娘说你有心到织坊做工,特意让我问问坊主,还收不收人。我告诉坊主你在府城织百花锦的周家做过大工,坊主开出一月一两银的工钱,比我都高。”
  俞善转念一想就明白了里面的猫腻。
  她不想伤了俞蔓这个可亲的大姐姐的心,也不说破,只是笑着说:“大姐,我前段日子伤了手,做不了织工了。”
  说着,她把包得没那么夸张的手举起来给俞蔓看。
  俞蔓大惊失色:“哎呀,怎么就伤了手呢,快给我看看。”
  其实包得严严实实的,也看不出个什么,但是俞蔓一脸的痛惜却是真情实意:“你说说你这孩子,怎么就伤了手呢?可千万得好好养着。”
  她自己分明只有十五岁,也是个孩子,却情真意切的把俞善叫做孩子。
  俞善笑了:“大姐不用担心,我已经看了很有本领的大夫,说只要养两个月就能痊愈。”
  “那就好。”俞蔓总算稍稍放下心来:“那年后去织坊做工的事我就替你推了,手可是一辈子的事,得好好养养。”
  吃饭的时候,俞蔓特意坐在俞善左手边,替她夹菜添汤,照顾得十分细致。
  席间,众人各怀心思,没有人开口说话。
  孙氏按捺不住,喜气洋洋的向众人宣布:“有媒人给咱们大哥儿说亲了,说的是西边刘家坳的一户姓刘的闺女。”
  “大嫂啊,刘姓是刘家坳的大姓,娘家势大,不怕咱们忠哥儿回头被小舅子们欺负啊。”
  牛四嫂觉得孙氏目光短浅,找个村里的媳妇就高兴成这样,忍不住要挑刺。
  俞文忠翻年就十九岁了,即使农家成亲晚的小子们,也没有这么晚的。
  头上公公婆婆一直不发话,光使唤父子几个干活,其他什么都不张罗,孙氏实在忍不住了,这才拜托娘家人找了靠谱的媒婆,想给大儿子说门亲事。
  其实不仅是俞文忠说亲晚,俞文良今年十七,俞文思和俞蔓今年十五,接二连三的都是说亲的年纪。
  尤其是俞蔓,农家女子说亲早,像她十五岁家里还不管不问的,实在是少数。
  “这大过年的,急着说亲的能是什么好人家。”赵老太不屑的撇撇嘴:“等过两年,我给咱们忠哥儿说门亲事,保管是个好生养的,三年抱两。”
  孙氏急了:“娘,我娘家哥哥都跟媒人说好了,初六就相看,要是顺利,明年过年前您就能喝到孙媳妇茶了。”
  “你急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赵老太自有盘算,娶个媳妇,连彩礼带宴席,少说也要二十两。
  长房三个儿子,一个闺女,这光嫁娶就得花上小百十两。
  银钱是一回事,有了自己的小家,那心思就不能往一处使了。
  俞家老宅的三十亩地,还有二房那八亩地,可都得靠长房的父子三人出力耕种。
  赵老太觉得她也不是偏心,只要再等两年,等智哥儿下场,考取了功名就好了。
  到时候,年纪大又怎么样,有个秀才兄弟,什么样的媳妇娶不着。
  赵老太忍不住鄙夷孙氏的目光短浅。
  这婆媳几个上唇枪舌剑,俞善的目光注意到俞蔓的脸色晦暗。
  连俞文思这长房长孙的婚事,都要往后拖,更别提俞蔓这个微不足道的孙女了。
  俞蔓可是每个月能赚到八百个铜板的,长房,或者说老宅都有心多留她几年,不会轻易放她嫁人。
  即便谈婚事,估计彩礼钱也会叫得高高的,毕竟是有手艺的姑娘,娶了她不就等于娶了只会下金蛋的鸡吗?
  俞善突然想起来,俞蔓在村里,其实有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叫何承祖。
  何承祖比俞蔓还要大两岁,今年也十七了,就算他愿意,他家人会这么无限期的等着俞蔓吗?
  俞善看了眼俞蔓苦涩的神色,深深为这位温柔的大姐的未来担忧。
  赵老太和孙氏交锋了几句,谁都不肯退让,堂屋饭桌上的温度又降了下来。
  俞老头心里挂着事,简直食不知味。
  “善姐儿。”俞老头刚起了个话头,突然,刚刚一直跑得不见踪影的俞文思嘭的一声推门进来:
  “晚上是不是吃鱼?人家都说善姐儿给咱家送了条大鱼。”
  俞文思的眼神往饭桌上一扫,竖起眉毛嚷嚷道:“怎么又是这些菜,四叔带回来的肉呢?善姐儿带的鱼呢?”
  那鱼少说也有两斤半重,当然要留到年夜饭才能做,图个好意头啊。
  至于肉,不是切了一些炒了放在智哥儿面前了吗?
  俞老头好不容易要开口,就这么被堵了回去,气得“啪”的一声扣了筷子:“爱吃就吃,不爱吃给老子滚!”
  俞文思嘟着嘴,不情不愿的坐下吃饭,不敢再抱怨。
  俞老头干脆心一横,直接问出来了:“善姐儿,周家的小镜庄,现在是不是在你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