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红衣碧荷
“替我好好照看这片竹舍,也许有朝一日,我的那位故人会回来这里居住。”乾隆临行前嘱咐阿祥。
阿祥眼中含着不舍,频频点头。和坤默默地看着这个曾经的兄弟,心中在和他做最后的告别。自己的面前已是一条不归路,怎会如乾隆所愿,有幸能来这里安享余生?
回程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荒山野岭间一时找不到避雨的所在,车夫只好将马车赶到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暂时躲避。山间的雨来得快也走得快,不出片刻就雨过天晴起来。君臣二人继续上路,没行出多远,前面忽然传来呼救声。
和坤掀起车窗口的帘子向外瞧,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站在明媚春光里的红衣女子。
和坤下了马车,走近那女子,待看到她那张被雨水冲乱了妆容的花脸时,不由得一怔。这时那女子胡乱在自己面上抹了一把,露出一双清澈灵动的眸子,骨碌碌地转着,被脸上花花绿绿的颜料衬得很是顽皮可爱,和坤也不觉被她的这副狼狈模样逗得莞尔一笑。
那女子知道和坤一定是在笑她,撅起嘴来气恼地道:“官爷若是到的早些,奴家岂会落得如此狼狈,如今反倒笑起奴家来了。”
和坤闻言收起了笑脸,警惕地打量起这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女,心中暗自惊骇不已:“自己明明穿的是常服,这女子怎会看出自己身负官职呢?莫非是乱党设的圈套?”
那少女丝毫没有察觉出和坤的异样,径自不满地嘀咕道:“知府大人只交待说,这个时辰等在这里就能见到皇上,谁想到先等来了一场大雨,害得奴家被淋成这副模样,还怎么见皇上啊!”
和坤听到这里总算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不由得为自己先前所做的那些谨慎安排感到有些后悔。本来这次微服出巡前,皇上吩咐只带自己一人,可自己怕路上有个什么闪失惊了圣驾,所以不但安排了大内侍卫充当车夫,还暗中知会了徽州府派人在所属地界内暗中护卫。没想到徽州府的官员为了讨好皇上,竟节外生枝地想出了这种奇葩的方式给皇上进献美女。
看了一眼少女脸上的凄惨模样,和坤略作踌躇,取出一块巾帕递给少女。待少女将脸抹净了,和坤不禁再次打量起她来,当然这次不是以警惕的目光,而是以评估的眼光来看。这红衣少女生得并不十分美艳,但神情颇为活泼可爱,而且身材很是妖娆多姿,尤其被雨水打湿了衣裳,更显玲珑曲线。
注意到和坤审视的目光,那少女也瞪圆了眼睛上下打量起他来。这样一来,和坤反倒被对方这种肆无忌惮的目光看得不自在起来,轻咳了一声问道:“不知姑娘贵姓芳名?”
“奴家姓贺,叫玫儿。奴家又该如何称呼官爷呢?”少女依然瞪着一双澄澈的大眼睛看着他。
和坤微微一笑,道:“本官和坤。”
“和大人可以让奴家见到皇上吗?”少女直率地问道。
看着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和坤不觉暗自为她感到惋惜。如此单纯爽朗的女子,若是进了暗无天日的后宫,怕是很快就会被活活地吞噬掉本性,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吧?他回头看了眼远处停着的马车,犹豫了一瞬,开口问道:“玫儿姑娘是本地人吗?为何事要见皇上?”
贺玫儿脸上的神色黯了一黯,答道:“玫儿家就在徽州城里,爹爹做生意亏了本,只好将我送去给知府大人做小。可知府大人说要将我献给皇上,就让我一直住在府中的偏院里,今日又让人将我带来这里见皇上。”
听了玫儿的一番话,和坤立刻打消了阻止她见皇上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若是此时打发玫儿离开,徽州知府失望之下,多半会牵怒于她,恐怕会对她做出更加不利的事情来。既然自己无法救人救到底,索性就由她去吧,也许她竟能有幸得到皇上的宠爱,得个贵人答应之类的名分,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宿,起码比让那位恼羞成怒的狗屁知府糟蹋了强。
至于那位知府大人嘛,自己是决计不会放过的,非得要狠狠敲上他一笔才行。既然有胆利用我和坤作为进身之阶,想必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这一次定要让他牢牢记住,得罪了我和坤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一念及此,他打算这就带贺玫儿去见皇上,一转身,赫然发现皇上已经下了马车,正向这边走了过来。他忙低声嘱咐玫儿:“皇上过来了,见了皇上要低头行礼,记得多听少言。”
少女眨着大眼轻轻点了点头,对他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四月二十三日,圣驾返京。
还在返京的路上,乾隆就得到奏报,甘肃回教田五等人起兵作乱。刚回到京城,乾隆马上命福康安等赴甘肃剿匪。七月,回教叛乱被平定,身为军机大臣的和坤因功授予世袭轻车都尉,并授协办大学士。九月,封一等男爵。这一年,乾隆把圆明园的附属花园淑春园赐给了和坤。
这座淑春园其实就是个大水田,园内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但是和坤却对这个园子有着近乎着迷地喜欢,不惜斥巨资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地翻修。
园内设计大体是仿照圆明园中福海(原名东湖)沿岸的景致,甚至将圆明园中的石舫也仿制了一座,放在淑春园里的未名湖中。这些本都属于逾制之举,可是作为皇上宠信的权臣,竟没有御史胆敢轻捋虎须,上书弹劾他。
淑春园大致修建完成后,和坤便经常居住在此园中,因为乾隆皇帝一年中大多时间都是在圆明园临朝听政,这样一来也方便他应付皇上的随时召见。
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八月,朝廷上下正在为福建匪逆林爽文作乱之事闹得惶惶不安。林爽文部已围困了台湾诸罗城,乾隆派去渡海增援的一万二千人也因将领胆小无能而毫无建树。
这一日,皇上身边的传旨太监胡公公来淑春园中传皇上口谕,命军机大臣和坤即刻进宫见驾,商议台湾剿匪事宜。
和坤听完口谕,正要马上随胡公公一起进宫,胡公公却突然大声咳了起来,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声,他慢慢自怀中掏出一块巾帕,轻拭了一下唇角。
当和坤不经意间看到那个巾帕一角上所绣的那片翠绿荷叶时,不由得怔住了。
阿祥眼中含着不舍,频频点头。和坤默默地看着这个曾经的兄弟,心中在和他做最后的告别。自己的面前已是一条不归路,怎会如乾隆所愿,有幸能来这里安享余生?
回程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荒山野岭间一时找不到避雨的所在,车夫只好将马车赶到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暂时躲避。山间的雨来得快也走得快,不出片刻就雨过天晴起来。君臣二人继续上路,没行出多远,前面忽然传来呼救声。
和坤掀起车窗口的帘子向外瞧,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站在明媚春光里的红衣女子。
和坤下了马车,走近那女子,待看到她那张被雨水冲乱了妆容的花脸时,不由得一怔。这时那女子胡乱在自己面上抹了一把,露出一双清澈灵动的眸子,骨碌碌地转着,被脸上花花绿绿的颜料衬得很是顽皮可爱,和坤也不觉被她的这副狼狈模样逗得莞尔一笑。
那女子知道和坤一定是在笑她,撅起嘴来气恼地道:“官爷若是到的早些,奴家岂会落得如此狼狈,如今反倒笑起奴家来了。”
和坤闻言收起了笑脸,警惕地打量起这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女,心中暗自惊骇不已:“自己明明穿的是常服,这女子怎会看出自己身负官职呢?莫非是乱党设的圈套?”
那少女丝毫没有察觉出和坤的异样,径自不满地嘀咕道:“知府大人只交待说,这个时辰等在这里就能见到皇上,谁想到先等来了一场大雨,害得奴家被淋成这副模样,还怎么见皇上啊!”
和坤听到这里总算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不由得为自己先前所做的那些谨慎安排感到有些后悔。本来这次微服出巡前,皇上吩咐只带自己一人,可自己怕路上有个什么闪失惊了圣驾,所以不但安排了大内侍卫充当车夫,还暗中知会了徽州府派人在所属地界内暗中护卫。没想到徽州府的官员为了讨好皇上,竟节外生枝地想出了这种奇葩的方式给皇上进献美女。
看了一眼少女脸上的凄惨模样,和坤略作踌躇,取出一块巾帕递给少女。待少女将脸抹净了,和坤不禁再次打量起她来,当然这次不是以警惕的目光,而是以评估的眼光来看。这红衣少女生得并不十分美艳,但神情颇为活泼可爱,而且身材很是妖娆多姿,尤其被雨水打湿了衣裳,更显玲珑曲线。
注意到和坤审视的目光,那少女也瞪圆了眼睛上下打量起他来。这样一来,和坤反倒被对方这种肆无忌惮的目光看得不自在起来,轻咳了一声问道:“不知姑娘贵姓芳名?”
“奴家姓贺,叫玫儿。奴家又该如何称呼官爷呢?”少女依然瞪着一双澄澈的大眼睛看着他。
和坤微微一笑,道:“本官和坤。”
“和大人可以让奴家见到皇上吗?”少女直率地问道。
看着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和坤不觉暗自为她感到惋惜。如此单纯爽朗的女子,若是进了暗无天日的后宫,怕是很快就会被活活地吞噬掉本性,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吧?他回头看了眼远处停着的马车,犹豫了一瞬,开口问道:“玫儿姑娘是本地人吗?为何事要见皇上?”
贺玫儿脸上的神色黯了一黯,答道:“玫儿家就在徽州城里,爹爹做生意亏了本,只好将我送去给知府大人做小。可知府大人说要将我献给皇上,就让我一直住在府中的偏院里,今日又让人将我带来这里见皇上。”
听了玫儿的一番话,和坤立刻打消了阻止她见皇上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若是此时打发玫儿离开,徽州知府失望之下,多半会牵怒于她,恐怕会对她做出更加不利的事情来。既然自己无法救人救到底,索性就由她去吧,也许她竟能有幸得到皇上的宠爱,得个贵人答应之类的名分,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宿,起码比让那位恼羞成怒的狗屁知府糟蹋了强。
至于那位知府大人嘛,自己是决计不会放过的,非得要狠狠敲上他一笔才行。既然有胆利用我和坤作为进身之阶,想必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这一次定要让他牢牢记住,得罪了我和坤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一念及此,他打算这就带贺玫儿去见皇上,一转身,赫然发现皇上已经下了马车,正向这边走了过来。他忙低声嘱咐玫儿:“皇上过来了,见了皇上要低头行礼,记得多听少言。”
少女眨着大眼轻轻点了点头,对他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四月二十三日,圣驾返京。
还在返京的路上,乾隆就得到奏报,甘肃回教田五等人起兵作乱。刚回到京城,乾隆马上命福康安等赴甘肃剿匪。七月,回教叛乱被平定,身为军机大臣的和坤因功授予世袭轻车都尉,并授协办大学士。九月,封一等男爵。这一年,乾隆把圆明园的附属花园淑春园赐给了和坤。
这座淑春园其实就是个大水田,园内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但是和坤却对这个园子有着近乎着迷地喜欢,不惜斥巨资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地翻修。
园内设计大体是仿照圆明园中福海(原名东湖)沿岸的景致,甚至将圆明园中的石舫也仿制了一座,放在淑春园里的未名湖中。这些本都属于逾制之举,可是作为皇上宠信的权臣,竟没有御史胆敢轻捋虎须,上书弹劾他。
淑春园大致修建完成后,和坤便经常居住在此园中,因为乾隆皇帝一年中大多时间都是在圆明园临朝听政,这样一来也方便他应付皇上的随时召见。
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八月,朝廷上下正在为福建匪逆林爽文作乱之事闹得惶惶不安。林爽文部已围困了台湾诸罗城,乾隆派去渡海增援的一万二千人也因将领胆小无能而毫无建树。
这一日,皇上身边的传旨太监胡公公来淑春园中传皇上口谕,命军机大臣和坤即刻进宫见驾,商议台湾剿匪事宜。
和坤听完口谕,正要马上随胡公公一起进宫,胡公公却突然大声咳了起来,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声,他慢慢自怀中掏出一块巾帕,轻拭了一下唇角。
当和坤不经意间看到那个巾帕一角上所绣的那片翠绿荷叶时,不由得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