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山雨欲来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八月万寿节,于热河行宫万树园,英吉利公使马戛尔尼率使团觐见乾隆皇帝,并献上贺礼。
此次成功的觐见是由兼管理蕃院的内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和坤全权负责并一手安排,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许。可是,一切表面上的喜庆祥和都是做给英国人和不明内情的国人看的,其实君臣二人的心里同时都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八月底,乾隆皇帝从热河返京后,即刻前往圆明园参观英使团的贡品,对装有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颇感兴趣,询问了许多关于军舰零件及英国造船业的问题。
当日,乾隆招军机大臣和坤进宫议事。
“朕观英吉利人谙悉海道,善于驾驭,且其所造船舰皆优于我方,昭然有称霸海上之势。若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我大清的劲敌。”乾隆面带忧色地道。
和坤对皇上的话也深有同感,这些日他一直与英使团打交道,不难发现使团成员中有不少深谙各项技能的人才,而且使团进献的礼品也大都是代表了该国先进技术的军械、机器与钟表等,从方方面面展现了英吉利国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奴才以为,该国之强悍实在于海上力量,但细观其船舰,于大洋之上可自由来去,却不能进内洋,若我们加强各口岸防守,主客异势,量其也是无计可施。”
乾隆闻言眉头稍舒,点头道:“和坤,即刻密谕两广总督及沿海各督抚,监视夷人动向,严密防守各口岸。”
看过英吉利公使递交的国书,和坤沉吟了片刻,对公使马戛尔尼道:“公使先生,恐怕这份国书还需要再次修改,否则本官绝不会将其呈报给我们皇帝陛下的。”
马戛尔尼谨慎地问道:“中堂大人认为哪一项需要修改,请明示。”
“第三项,在舟山划出小岛供英吉利人停泊船只及存放货物,还有第四项,在广州划出一处,任英吉利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贵国不是想在我大清国领土上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吧?”和坤平静地问道。
马戛尔尼连忙道:“当然不是。如果和大人对此有异议,我们可以再商量。”
和坤闻言挑眉一笑,“商量?大清国的领土是可以拿来商量的吗?”
马戛尔尼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之下,不禁涨红了脸。
和坤见他一副尴尬情状,微微一笑,道:“说到商量,和某倒是有要事与公使先生商量。听闻贵使团成员远涉重洋而来,难免有水土不服者染患疾病,我们皇帝陛下深表关切,着令本官即刻延请名医施治。同时,本官也想与公使先生先行商量,尽快安排贵使团回国。”
曾代表英女王出使过多国、有着丰富外交经验的马戛尔尼,很快从目前难堪的困境中振作起来,不由认真地重新审视起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年纪不大、相貌英俊的大清高官。
根据使团所收集到的情报,对于自己将面对的主要谈判对手——和坤,马戛尔尼了解得不可谓不详细,从官阶品位、性情癖好甚至到他与乾隆皇帝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同那些经常围绕在女王陛下身边的年轻公子哥儿们一样,这位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中堂大人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弄臣。与和坤的第一次见面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一认知,当时一身官服的和坤看上去气宇不凡,风度翩翩,举止潇洒,谈吐优雅。
再后来,正是这个和坤,谈笑间就轻易化解了一场使团与大清皇帝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起因是双方都坚持按自己国家的方式行叩拜礼。结果按照和坤的安排,使团先行觐见乾隆皇帝,行英国人单膝跪地的觐见礼,而后,在乾隆皇帝的大寿庆典上,使团与所有祝寿之人共同行中国的三拜九叩大礼。这样,觐见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双方也都保持了颜面。
在先行觐见大清皇帝之时,年过八旬的老皇帝在谈话当中不时停下来咳嗽几声,一旁的和坤就会随手取过宫人手中的痰盂递过去。从他那随意的样子,就可看出他对此早已是驾轻就熟,也足可见他与老皇帝的关系实在是非同一般。
正是根据以上发现的种种情况,马戛尔尼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这个和坤确实是一个精明、功利、善于逢迎取巧又十分讨人喜欢的家伙,同时也正如传闻所言,他还是朝中大权独揽名符其实的“二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后,马戛尔尼认为,自己只要能投其所好打通了和坤这条路,凭他对老皇帝的影响力,应该不难在谈判中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为大英帝国谋取更多的利益。
为此,马戛尔尼可说是做足了功夫,前前后后送了不少贵重的礼物给这位中堂大人,而和坤每次也都是眉开眼笑地照单全收了。没想到刚开始正式谈判的第一天,他就摆出一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架式,居然还笑里藏刀地想马上打发自己和使团滚蛋!
想到这里,马戛尔尼忽然感到一阵懊悔,枉是自己做了多年与人打交道的事情,却连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大清官吏都没能看透,被他扮猪吃老虎将自己耍了个够。方才他说出那句“大清国的领土是可以拿来商量的吗?”,当时他眼中清冷犀利的光芒咄咄逼人,那种目光绝不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弄臣所能有的。马戛尔尼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竟然低估了自己的对手,最终败在了这个深藏不露的大清权臣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次成功的觐见是由兼管理蕃院的内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和坤全权负责并一手安排,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许。可是,一切表面上的喜庆祥和都是做给英国人和不明内情的国人看的,其实君臣二人的心里同时都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八月底,乾隆皇帝从热河返京后,即刻前往圆明园参观英使团的贡品,对装有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颇感兴趣,询问了许多关于军舰零件及英国造船业的问题。
当日,乾隆招军机大臣和坤进宫议事。
“朕观英吉利人谙悉海道,善于驾驭,且其所造船舰皆优于我方,昭然有称霸海上之势。若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我大清的劲敌。”乾隆面带忧色地道。
和坤对皇上的话也深有同感,这些日他一直与英使团打交道,不难发现使团成员中有不少深谙各项技能的人才,而且使团进献的礼品也大都是代表了该国先进技术的军械、机器与钟表等,从方方面面展现了英吉利国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奴才以为,该国之强悍实在于海上力量,但细观其船舰,于大洋之上可自由来去,却不能进内洋,若我们加强各口岸防守,主客异势,量其也是无计可施。”
乾隆闻言眉头稍舒,点头道:“和坤,即刻密谕两广总督及沿海各督抚,监视夷人动向,严密防守各口岸。”
看过英吉利公使递交的国书,和坤沉吟了片刻,对公使马戛尔尼道:“公使先生,恐怕这份国书还需要再次修改,否则本官绝不会将其呈报给我们皇帝陛下的。”
马戛尔尼谨慎地问道:“中堂大人认为哪一项需要修改,请明示。”
“第三项,在舟山划出小岛供英吉利人停泊船只及存放货物,还有第四项,在广州划出一处,任英吉利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贵国不是想在我大清国领土上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吧?”和坤平静地问道。
马戛尔尼连忙道:“当然不是。如果和大人对此有异议,我们可以再商量。”
和坤闻言挑眉一笑,“商量?大清国的领土是可以拿来商量的吗?”
马戛尔尼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之下,不禁涨红了脸。
和坤见他一副尴尬情状,微微一笑,道:“说到商量,和某倒是有要事与公使先生商量。听闻贵使团成员远涉重洋而来,难免有水土不服者染患疾病,我们皇帝陛下深表关切,着令本官即刻延请名医施治。同时,本官也想与公使先生先行商量,尽快安排贵使团回国。”
曾代表英女王出使过多国、有着丰富外交经验的马戛尔尼,很快从目前难堪的困境中振作起来,不由认真地重新审视起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年纪不大、相貌英俊的大清高官。
根据使团所收集到的情报,对于自己将面对的主要谈判对手——和坤,马戛尔尼了解得不可谓不详细,从官阶品位、性情癖好甚至到他与乾隆皇帝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同那些经常围绕在女王陛下身边的年轻公子哥儿们一样,这位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中堂大人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弄臣。与和坤的第一次见面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一认知,当时一身官服的和坤看上去气宇不凡,风度翩翩,举止潇洒,谈吐优雅。
再后来,正是这个和坤,谈笑间就轻易化解了一场使团与大清皇帝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起因是双方都坚持按自己国家的方式行叩拜礼。结果按照和坤的安排,使团先行觐见乾隆皇帝,行英国人单膝跪地的觐见礼,而后,在乾隆皇帝的大寿庆典上,使团与所有祝寿之人共同行中国的三拜九叩大礼。这样,觐见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双方也都保持了颜面。
在先行觐见大清皇帝之时,年过八旬的老皇帝在谈话当中不时停下来咳嗽几声,一旁的和坤就会随手取过宫人手中的痰盂递过去。从他那随意的样子,就可看出他对此早已是驾轻就熟,也足可见他与老皇帝的关系实在是非同一般。
正是根据以上发现的种种情况,马戛尔尼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这个和坤确实是一个精明、功利、善于逢迎取巧又十分讨人喜欢的家伙,同时也正如传闻所言,他还是朝中大权独揽名符其实的“二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后,马戛尔尼认为,自己只要能投其所好打通了和坤这条路,凭他对老皇帝的影响力,应该不难在谈判中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为大英帝国谋取更多的利益。
为此,马戛尔尼可说是做足了功夫,前前后后送了不少贵重的礼物给这位中堂大人,而和坤每次也都是眉开眼笑地照单全收了。没想到刚开始正式谈判的第一天,他就摆出一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架式,居然还笑里藏刀地想马上打发自己和使团滚蛋!
想到这里,马戛尔尼忽然感到一阵懊悔,枉是自己做了多年与人打交道的事情,却连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大清官吏都没能看透,被他扮猪吃老虎将自己耍了个够。方才他说出那句“大清国的领土是可以拿来商量的吗?”,当时他眼中清冷犀利的光芒咄咄逼人,那种目光绝不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弄臣所能有的。马戛尔尼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竟然低估了自己的对手,最终败在了这个深藏不露的大清权臣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