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日常
  “今年的考试准备的如何了?”回家的牛车上,冯雪忽然开口问道,跟在车旁的徐福立刻回应:“回公子,已经准备就绪了,等到春耕结束就可以开始,另外,有几个游商问是不是每年都有,似乎是想要明年把孩子带过来……”
  “嗯,直接告诉他们就行,我并不在乎是不是射阳本地人,反正他只要来了,肯定是要留在射阳学习的。”冯雪摆了摆手,随后才道,“书院呢?准备的如何了?”
  “教室已经盖好了,乘法口诀表、儿歌、习题册、练习本都已经备下,只是……”徐福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才继续道:“根据从县令那里问来的结果,射阳县3-12岁的孩子足有两万人(哪怕现代老龄化,学龄儿童的比例也有一成半,古代生育率很高,就算考虑夭折的情况,学龄儿童达到总人口的两成绝对不夸张),印这么多教材也就罢了,关键是书院很难容得下这么多学生啊!”
  “我又没说全都一起教。”冯雪白了徐福一眼,然后解释道,“一个小孩能够维持专注的时间大概在三刻钟以内,所以每个孩子每天学三刻钟的文字,休息两刻钟,然后三刻钟的算数,这就是一个时辰。
  一个班可以容纳六十名学生,学院每天早晚各开两个时辰的课,一个老师一天能教的学生就是二百四十人,我现在一共有十三名完全掌握了基础算术和常用文字的学生,算下来一天最高可以教授三千个孩子,两万人也不过就是七天的事情。
  学生们每旬上一节课,老师每旬还能休息三天,这样学生既不耽误家里的事情,又有时间记忆所学,而老师也有时间学习和休息。
  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中学的快的和学的慢的会慢慢分层,我们也可以挑选出那些学的快的重新建立班级,给学的慢的学生辅导,慢慢的老带新,在明年冬天之前,张三她们就能够从基础教学中解放出来,而学的最快的那批学生会成为新的基础老师,之后我们还可以开设高级班传授更高级的知识……”
  冯雪噼里啪啦的介绍着自己书院的光辉未来,徐福听着也是连连点头。作为管家,基础的算数他还是会做的,很快理清了冯雪的意思,虽然十天上一次课的话,一年下来估计也就能把常用的文字和加减法学个大概,但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这就已经足够了,而那些渴望知识的,私底下自然会更加用心。
  而且提升识字率是冯雪接下来医疗下乡、普及报纸、建立县立图书馆等大计划的基础,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实际上,相比于医理工农的教案,其实最让冯雪头疼的还是儿童识字的部分,因为他根本就没法挑选那些穿越者前辈们喜欢的东西。
  千字文?里面有“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这种台词;笠翁对韵?里面有“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百家姓?里面部不少姓氏现在还没出现;至于三字经,就算把历史的部分删掉,还有周易的部分、诗经的部分、论语的部分、三纲五常的部分……典故更是用的头疼,像孟母三迁这种,你怎么办?
  到最后,冯雪也只能拿出各种童话故事和与历史完全不挨边的儿歌三百首,算作儿童识字的教材,至于其他——自己慢慢改吧。
  目前冯雪最有希望在开学前推出的是《增广贤文》,虽然里面用了诸如一字千金的典故,但至少不涉及人名地名,当做是自己劝学的教化也没问题,而且增广贤文本身不成体系,所以可以随意删减,万般皆下品什么的,直接删去就是。至于里面很多粗俗到近乎俗语的东西,以及将人心看的太过险恶的问题,在这个年代用来作为启蒙反而更加合适,或者说你要是搞什么之乎者也的,孩子大约是听不懂的。
  牛车很快回了公子府,冯雪在下人的服侍下用过晚餐,又走进书房,开始了他的抄书大业——这个年代应该只有朝夕二食,但是谁让冯雪有钱呢?伴随着杂交水稻技术的日益成熟,冯雪立志让所有县民,不,是所有人族都能吃上一日三餐……
  (火云洞某大佬忽然有感,然后隔空点了个赞)
  ……
  “咄咄咄……”
  清晨不急不缓的敲门声再次响起,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被丫鬟唤醒的冯雪睡眼惺忪的喊了一声“进来”,随后便再次眯上眼睛,静静地等待着被伺候着穿衣洗漱——
  不只是门口的丫鬟,还有躺在他床上的这个。
  作为诸侯公子,并且是已经十七岁的诸侯公子,冯雪是有通房丫头的,虽然实际上并不是奴籍,但是按照当前的普世价值观来说(指阶级),她们比起真正的奴隶,区别只在于她们有工钱,而且不能随意处死。
  因此,这种丫头是绝对不会出现前世网文中常见的那种话多、傲娇、叛逆、活泼之类的性格的,因为有这种性格的仆人先不说有没有资格成为贴身女仆,就算成了,也活不了多久。
  哪怕冯雪喜欢也不行,因为就理论上而言,他就算喜欢也只能是对于花瓶之类器物的那种喜欢,否则冯雪本人倒是没啥问题,但是这个丫头可能就会被“意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